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邓小燕
  • 所属院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所属院系: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 招生专业:
  • 研究领域: 血流动力学 心血管介入器械与人工器官 细胞生物力学与力生物学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主要教育经历 1991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 (McGill University),化学工程系及临床研究所,生物 医学工程专业博士 1982 成都科技大学,工程力学系,生物力学专业硕士 1975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火电站专业本科专业 主要工作经历 2008—至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教授,博导 2005—20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工程系 教授,博导, 2002—2004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教授,博导,院长 2000—2002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 教授,博导 1995—2000 加拿大魁北克拉瓦尔大学生物材料研究所 研究员 加拿大魁北克拉瓦尔大学医学院外科系 科研教授 1991—1995 加拿大魁北克拉瓦尔大学生物材料研究所 博士后 1983—1985 成都科技大学 (现四川大学) 工程力学系 助教 1978—1980 四川省环境保护研究所 助理工程师 1975—1978 西南核反应堆研究设计院(二机部第一设计院) 反应堆操纵员 Education 10/1991 Ph.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McGill Medical Clinic, McGill University, Montreal, Canada 12/1982 M.S., Biomechanics,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Chengd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engdu, China 10/1975 Graduation, Power Statio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China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2005-Present Professor, organization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Medical Engineering, Beihang University, China 2002-2004 Professor and Dean, College of Bio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2000-2002 Professor,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China 1995-2000 Senior Researcher and Research Professor (Professeur Asscié), Department of Surgery and Quebec Biomaterials Institute, Laval University, Canada 1991-1995 Postdoctoral Fellow, Quebec Biomaterials Institute, Laval University, Canada 1983-1985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Chengd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engdu, China 1978-1980 Engineer, Sichuan Provinci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hengdu, China 1975-1978 Nuclear Reactor Operator, South-West Nuclear Reactor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China Research Interests Hemodynamics Cardiovascular Implants and Devices Cell Biomechanics and Mechanobiology Memberships of Professional Societies Council Member of the 6th Chines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ociety Council Member of the Biomechanics and Biorheology Committee Committee member (Vice Chairman) of the 5th China Society of Biomechanics 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 Editorial Board Member of “Journal of Medical Biomechanics” (Chinese), “Acta Biophysica Sinica”, “Journal of Medical Biomechanics (Chinese)” and “Acta Mechanica Sinica” 专利: 1 孙安强, 邓小燕, 樊瑜波, 贡向辉. 一种带有偏流导引器的人造血管. 专利号:ZL2008102229630. 授权公告日:20110504 2 孙安强,邓小燕,樊瑜波. 一种血管吻合器. 专利号:ZL2009100820283. 授权公告日:20110504 3 陈增胜,邓小燕,樊瑜波. 一种腔静脉滤器. 申请号:201110113707.X. 申请日:20110504 4 陈增胜,邓小燕,樊瑜波. 一种腔静脉滤器. 申请号:201110121164.6. 申请日:20110511 5 陈增胜,邓小燕,樊瑜波. 一种能实现零角度搭桥的人造血管. 申请号:201110135993.X. 申请日:20110524 6 孙安强,邓小燕,樊瑜波. 一种左心辅助装置. 申请号:201110162363.1. 申请日:20110616 7 陈增胜,邓小燕,樊瑜波. 一种流线型截面细丝组成的螺旋支架. 申请号:201010164474.1. 申请日:20100429 8 滕晓晶,邓小燕,樊瑜波. 一种血管内支架旋流导引装置. 申请号:200810225541.9. 申请日:20081105 9 陈颖,邓小燕,樊瑜波. 旋动流式腔静脉滤器. 申请号:200810226224.9. 申请日:20081110 10 孙安强, 邓小燕, 樊瑜波, 王振泽, 占帆, 刘肖. 药物涂层支架.申请号:201210033679.5 11 孙安强, 邓小燕, 樊瑜波, 王振泽, 占帆, 刘肖. 一种药物涂层支架.申请号:201210034036.2 12 孙安强, 邓小燕, 樊瑜波, 刘肖, 占帆, 王振泽.一种覆膜支架.申请号:201210033984.4 13 邓小燕, 王振泽, 刘肖, 孙安强. 一种血管支架. 申请号:201410349942 课题组承担的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血管支架植入后力学环境变化影响血管支架内再狭窄和晚期血栓形成的机制研究(11332003), 2014.01-2018.12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动脉系统中的旋动流现象-它对血小板运动、粘附和物质(LDL)输运的影响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10632010), 2007.1-2010.12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动脉系统中脂质的浓度极化与脂质在血管内皮层中沉积的相关性研究(30670517), 2007.1-2009.12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血管内皮细胞糖萼形态结构变化与动脉系统中脂质浓度极化的相关性研究(11072023), 2011.1-2013.12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血管内脂质的浓度极化与血管搭桥术后静脉血管老化(加速粥样硬化)现象的相关性研究(31170904), 2012.1-2015.12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动脉系统旋动流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中所起生理作用的研究(11572028), 2016.01-2019.12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腹主动脉瘤修复术后发生在膨大的生物力学机理研究(11472031), 2015.01-2018.12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氧化氮在动脉中的输运规律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局部性现象的相关性研究 (31570947), 2016.01-2019.12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糖萼作为力感受器在模拟失重致大鼠动脉血管功能重建中的作用研究(31500763), 2016.01-2018.12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流动刺激下,内皮细胞糖萼介导的力传导与内皮细胞出芽(血管新生)的相关性研究(31200703), 2013.01- 2015.12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腹主动脉瘤修复引起肾动脉狭窄和肾功能异常的血流动力学研究(11102014), 2012.1-2014.12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人体冠脉分叉处血管支架介入治疗的血流动力学研究(11228205), 2013.01-2014.12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公开信息,仅作学术交流之目的,非为商业用途。
如若涉及侵权事宜,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将即刻修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86 191 9534 4490。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