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思科蓝公众号
基本情况 1983年进入北航飞行器设计系学习,1990年在北航宇航学院参加工作,1994-1997年曾借调到香港亚太通讯卫星有限公司工作,负责卫星的轨道与姿态控制工作。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科研副院长。 科研成果 长期从事航天飞行器总体设计与动力学控制技术研究,“十一五”为863-809咨询专家,“十二五”为863-704专家组成员,现为H863-301专家组成员。近年来主要致力与航天器飞行器集群任务智能规划与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 卫星系统核心特点是复杂性、庞大性和高度综合性,研究团队以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平行系统、数字孪生系统概念为参照,研制从部件、整星、天体三个空间尺度、机电热光磁多物理场耦合的数字卫星,克服传统系统工程只能定性分析的不足,解决航天器性能和航天体系能力的定量评估问题。以M5星为模板开发的数字卫星已与M5星三年共计113G的遥测数据进行比对,99%遥测物理量模拟数据的偏差与遥测参数正常变化范围的比值在10%之内,证明了数字卫星模型精度的可用性。数字卫星已支持国家863计划、国防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预研基金、科研院所型号研制、技术改造等50多项合同的研究工作,应用于MS-1卫星姿轨控设计开发技术支持、带挠性帆板和液体晃动卫星姿轨控算法复核复算、基于天体敏感器的导航卫星自主定轨算法复核复算、导航卫星自主健康管理、卫星故障推演与反演、高轨非合作目标临近操作姿轨灵巧控制、多星协同任务自主智能规划、成像关联多星组网分布式重构技术、可维护进化航天器技术、卫星编队设计验证平台和集群智能卫星设计验证平台建设、探月器多路图像和视频数据压缩复接与CCSDS调度方案验证平台技术改造等各项研究中。 针对体系博弈国防需求,团队拟定了先在数字世界中学习训练,然后通过迁移学习应用到航天器集群的智能化技术发展途径。针对构建高逼真度的数字航天器世界的程序开发量巨大这一问题,团队研制出了数字卫星人工智能程序员。人工智能程序员书写的新一代数据中继卫星仿真系统已成功与我国数据中继卫星公司研制的地面测控软件进行了对接演练,证明了人工智能程序员能够胜任复杂卫星的建造工作。团队目前正在根据已掌握的真实卫星资料,用人工智能程序员不断扩建高逼真度的数字航天器集群智能学习训练平台和体系博弈推演平台,并利用这个平台训练智能卫星集群和体系博弈决策助理。在卫星集群任务智能规划、多域耦合复杂操作实时智能决策、复杂非线性多自由度性能全优实时控制等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果,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创新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 出版专著“卫星姿态控制动态模拟技术”,“卫星轨道姿态动力学分析”。 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二项。 有几十项已授权发明专利。 主讲课程 卫星姿态控制技术、卫星动力学实验,航天器操作等课程。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