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张慧瑜
  • 所属院校: 北京大学
  • 所属院系: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 招生专业:
  •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 中外影视文化研究、媒体批评与大众文化史 硕士生导师(大众传播方向) 博士生导师(影视文化研究方向) 博雅博士后合作导师(影视文化与传播研究方向)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所在系:新闻学系 职称:研究员/助理教授 学位:文学博士 简历: 1980年生于山东省郓城县黄堆集乡 学士:1998-2002,北京大学文科试验班/中文系,文学专业 硕士:2002-2004,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 博士:2005-2009,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访学:2015-2016,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文学系学术访问 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研究员 重庆大学高研院经略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委员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 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委员会委员 北京文艺评论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北京大学第17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017) 专著: I、专著 1. 《视觉现代性:20世纪中国的主体呈现》,人民出版社2012年,25万字; 2. 《墓碑与记忆:革命历史故事的偿还与重建》(台湾版),台湾秀威资讯科技2012年,18万字; 3. 《当代中国的文化想象与社会重构》,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年,27万字; 4. 《危机时代与主体建构:新世纪以来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台湾版),台湾秀威资讯科技2014年,20万字; 5. 《历史魅影:中国电影文化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年,28万字; 6. 《文化魅影: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年,27万字; 7. 《主体魅影: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年,20万字; II、评论集 1. 《影像书写:大众文化的社会观察(2008-2012)》,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16万; 2. 《打开锈住的记忆:影视文化与历史想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22万字; 3. 《风吹影动:中国影视文化评论》,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年,20万字; Ⅵ、媒体评论文章 1. 《“潜伏”与中国版的“窃听风暴”》,《南风窗》2009年第12期; 2. 《墓碑与记忆》,《南风窗》2009年第21期; 3. 《金刚变形记》,《南风窗》2009年第17期; 4. 《从<建国大业>和<风声>看两种革命历史故事的讲述》,《社会学家茶座》2010年第1期; 5. 《社会“主体”的形成与“反”体制的想象》,《南风窗》2010年第3期; 6. 《80后的空间放逐与现实选择》,《南风窗》2010年第5期总第405期; 7. 《<唐山大地震>:与历史的再次和解》,《南风窗》,2010年第18期; 8. 《“秘扇”中的中国想象——评电影<雪花秘扇>》,《中国艺术报》2011年7月8日; 9. 《<建党伟业>:红色记忆的拼贴与重组》,《南风窗》2011年第15期总第441期; 10. 《不“裸”的“裸婚时代”——观电视剧<裸婚时代>》,《中国艺术报》2011年8月3日; 11. 《“失重”的爱情——评电影<全球热恋>》,《中国艺术报》2011年9月14日; 12. 《“快女”停播:草根文化的脆弱与顽强》,《南风窗》2011年第23期; 13. 《重建“道德”的路径》,《南风窗》2011年第25期; 14. 《贺岁档的新棋局:如何双赢?》,《中国艺术报》2011年12月12日; 15. 《如何想象和叙述“胡金铨”》,《新京报》2012年2月4日; 16. 《以青春之名——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文艺报》2012年2月1日第四版; 17. 《中国电影:转折与挑战》,《人民日报》2012年2月9日第24版(头条); 18. 《<乡村爱情>系列剧的热播与尴尬》,《中国艺术报》2012年2月15日; 19. 《印度电影教我们什么》,《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2月20日第07版; 20. 《与“孔夫子”和解:文化幽灵的归来》,《南风窗》2012年第4期; 21. 《“百万文学大奖” 评奖模式和潜台词》,《新京报》2012年3月28日文化副刊C02版; 22. 《“泰坦”归来不是梦》,《中国艺术报》2012年4月16日第4版; 23. 《<武训传>重生:禁片里的历史密码》,《南风窗》2012年第8期; 24. 《电影当显本土气质》,《人民日报》2012年4月19日24 版; 25. 《“甄嬛”的出路与宫斗的权力想象》,《南风窗》2012年第11期; 26. 《发掘文化想象力》,《人民日报》2012年5月17日24 版; 27. 《电影<飞越老人院>——“温情”有余 “现实”不足》,《文艺报》2012年5月30日第4版; 28. 《<我11>呈现“可见”的历史》,《大众电影》2012年第12期总第834期; 29. 《“设计”杀生:这究竟是哪个牢笼?》,《大众电影》2012年第13期总第835期; 30. 《影片字幕莫“喧宾夺主”》,《人民日报》2012年7月5日24 版; 31. 《人与妖的“跨界”之恋》,《中国艺术报》2012年7月6日第8版(特别关注); 32. 《<神探亨特张>:对准浮华北京中的“草根”群像》,《中国艺术报》2012年7月25日第4版; 33. 《电视娱乐节目期待“自主创新”》,《人民日报》2012年8月7日第24版(文艺评论版头条); 34. 《娄烨的影像“谜事”》,《南风窗》2012年第24期; 35. 《看得见的“好声音”——<中国好声音>带来的启示》,《中国艺术报》2012年10月10日第4版头条; 36. 《穿越“雾霾”看到的两个中国》,《南风窗》2013年第1期;收入《今天我们如何谈政治》(南风窗杂志社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年; 37. 《<听风者>:香港人的谍战故事》,《社会学家茶座》2013年第1辑; 38. 《“大时代”的中国故事》,《中国艺术报》2013年1月14日; 39. 《中国文化能否在“中国风”中获得自觉》,《中国艺术报》2013年2月18日第2版头条; 40. 《从<西游记>的改编看时代的心理变迁》,《中国艺术报》2013年2月22日; 41. 《好莱坞电影重写文化记忆》,《南风窗》2013年第5期; 42. 《消费主义时代的“文化”状态》,《中国艺术报》2013年3月20日;全文被《新华月报》2013年5月号/下半月转; 43. 《<悲惨世界>归来与颠倒的世界》,《中国青年报》2013年3月21日; 44. 《从小说到电影:新写实背后的文化隐喻》,《文艺报》2013年4月10日; 45. 《“白蛇”故事的现代轮回》,《文艺报》2013年5月6日第4版; 46. 《“致”什么样的青春》,《中国青年报》2013年5月28日; 47. 《管虎转型:超级英雄的出现》,《南风窗》2013年第9期; 48. 《港片登“陆”记》,《南风窗》2013年第10期; 49. 《小时代的两面性》,《中国青年报》2013年07月11日; 50. 《从<太极侠>看合拍片的文化实践》,《文艺报》2013年7月17日; 51. 《“新工人”的文化诉求》,《人民日报》2013年8月2日; 52. 《影视业的新整合:从小荧屏到大银幕的跨界》,《中国艺术报》2013年8月5日; 53. 《有机统一电视文化的“双重功能”》,《文艺报》2013年8月12日; 54. 《“美国梦”转型 ——当代大众文化中的美国想象》,《南风窗》2013年第18期; 55. 《一场美国版的草根逆袭》,《中国青年报》2013年9月10日; 56. 《“精神裂变”的背后》,《南方都市报》2013年10月13日; 57. 《历史剧也需要贴近现实》,《中国艺术报》2013年11月6日; 58. 《平行世界的“战争”》,《中国青年报》2013年11月22日; 59. 《影像叙事与社会空间的想象》,《中国艺术报》2013年12月2日; 60. 《文化想象与时代的流变》,《中国艺术报》2013年12月11日; 61. 《冯小刚与顽主式的喜剧是否过时?》,《中国艺术报》2013年12月23日; 62. 《微茫的呐喊——流行影视文本中的时代与个人》,《南风窗》2013年第22期; 63. 《民国想象,谁的民国》,《南风窗》2013年第24期; 64. 《“爸爸”天上来——从小荧屏到大银幕看<爸爸去哪儿>》,《中国艺术报》2014年2月10日第四版头条; 65. 《前冷后热——2014年电影贺岁档的变化》,《文艺报》2014年2月12日第4版头条; 66. 《为何是“万达”,为何是“电影”?》,《中国社会学茶座》2014年第3辑; 67. 《<渗透>:谍战剧的新想象》,《南风窗》2014年第4期; 68. 《“梦想”去哪儿——电视真人秀背后》,《南风窗》2014年第9期;收入《“80后”批评家年选》(金理、周明全编),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 69. 《另一个中国,另一种城市》,《南风窗》2014年第11期; 70. 《<归来>的文化失忆症》,《南风窗》2014年第12期; 71. 《国产剧的文化创造力》,《人民日报》2014年4月18日; 72. 《如何烹饪舌尖上的纪录片》,《文艺报》2014年5月7日第四版头条; 73. 《消费主义改写了我们对文化的理解》,《社会科学报》2014年7月24日; 74. 《过于单一化的个人成功梦——电视真人秀盛行的文化思考》,《中国文化报》2014年8月12日; 75. 《<后会无期>:中国式“在路上”》,《南风窗》2014年第17期; 76. 《两种中国想象》,《南风窗》2014年第21期; 77. 《近期好莱坞电影的两种中国想象》,《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9月17日; 78. 《好莱坞电影缘何难以“染指”印度》,《北京青年报》2014年9月23日; 79. 《期待共建第四种文艺批评》,《社会科学报》2014年10月30日; 80. 《<北平无战事>中的国共关系》,《南风窗》2014年第24期; 81. 《“民国范儿”的民国想象有偏见》,《辽宁日报》2014年11月11日; 82. 《从三个维度理解“中国梦”与“电影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2月3日; 83. 《青春片需要提供多种可能性》,《人民日报》2014年12月26日; 84. 《<老农民>为何看起来如此老》,《北京青年报》2015年1月6日; 85. 《用“小时代”的眼光理解现当代中国历史》,《社会科学报》2015年1月15日; 86. 《如何理解当下的文艺形态》,《南风窗》2015年第2期; 87. 《小片逆袭大片的社会学解读》,《大众日报》2015年1月21日; 88. 《当<智取威虎山>里出现纽约》,《文汇报》2015年1月29日; 89. 《“港片”北上的叙事策略与文化想象 ——以武侠片/功夫片为例》,《中国艺术报》2015年2月13年; 90. 《后工业时代的现代人可否“与狼共舞”》,《文艺报》2015年3月2日; 91. 《“不平凡”的平凡的世界》,《北京青年报》,2015年3月17日; 92. 《用爱情“白日梦”俘获年轻观众的心——从电影版<咱们结婚吧>热映谈起》,《中国艺术报》2015年4月10日; 93. 《从“雄狮”和“战狼”看新的中国故事》,《南风窗》2015年第11期; 94. 《从“工业田园”到“无法拥有自己”》,《南风窗》2015年第6期; 95. 《“平凡的世界”如何可能?》,《社会科学报》2015年4月16日; 96. 《最容易出现新的政治和社会想象的领域》,《社会科学报》2015年6月11日; 97. 《陈凯歌有自己的历史纠结与文化困境》,《北京青年报》2015年07月07日; 98. 《众筹会给文艺生产带来什么》,《文艺报》2015年8月7日头版; 99. 《回家•现代主义•文化寻根——电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的三个主题》,《中国文化报》2015年11月17日; 100. 《北京的三种文化形象与北京题材影视剧生产》,《中国艺术报》2015年12月2日; 101. 《亚文化进入主流网生代成功逆袭》,《北京青年报》2015年12月25日; 102. 《<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何走红?》,《南风窗》2016年第10期; 103. 《一曲中产的“欢乐颂”》,《南风窗》2016年第12期; 104. 《纪录片中的“书记”和“市长”》,《南风窗》2016年第15期; 105. 《社会变迁里的中国电影30年》,《南风窗》2016年第16期; 106. 《不仅是文化工业,也是文化政治》,《社会科学报》2016年8 月4 日; 107. 《后工业时代的文化“穹顶”与“工业田园”》,《社会科学报》2016年8月11日; 108. 《缺少的是讲述大故事的眼光和方法》,《文艺报》2016年8月22日 109. 《从<希特勒回来了>看发达国家社会危机》,《南风窗》2016年第20期; 110. 《在广场舞中找回尊严和幸福感》,《南风窗》2016年第22期; 111. 《从当下纪录片看两种中国故事》,《社会科学报》2016年11月10日; 112. 《用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征服世界观众》,《南风窗》2016年第26期; 113. 《中国新经验:民族国家的“现代主体”》,《社会科学报》,2016年12月29日; 114. 《看见生活中被忽视的诗意——纪录电影的文化价值》,《中国文化报》2017年2月27日第3版; 115. 《奥斯卡是美国的“面子工程”》,《新京报》2017年3月1日C02; 116. 《八月》:向父亲的90年代致敬,《南风窗》2017年第9期; 117. 《不忘初心,建构有中国主体的文艺生态——重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艺报》2017年5月22日; 118. 《从<摔跤吧!爸爸>认识当下的印度》,《南风窗》2017年第13期,总第595期; 119. 《印度农民为什么不喜欢好莱坞大片?》,《中国青年报》,2017年6月26日; 120. 《中国电影急需确立自己的国际视野》,《社会科学报》2017年6月29日; 121. 《从“示范”到“融合”:香港电影与内地文化的接轨之路》,《文艺报》2017年7月5日; 122. 《文学与生活的辩证法》,《文艺报》2017年7月7日; 123. 《“商业主旋律”电影成为时代文化表征》,《社会科学报》,2017年8月23日; 124. 《<战狼2>:“奇迹”背后》,《社会科学报》,2017年9月14日; 125. 《讲好中国故事的自觉担当》,《文艺报》,2017年9月29日; 科研项目: Ⅰ、国家及部级课题 1.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发展史(1905-2017)》,在研; 2.2014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中国早期电影史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结项; 3.2010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新世纪十年”(2000-2010)红色题材影视剧研究》,结项; 4.2015年度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一般研究项目,《城市文化符号生产与北京题材影视创作》,结项; Ⅱ、参与重大、重点项目 1.参与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人民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经验研究》,担任子课题负责人,在研; 2.参与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策略可行性研究》,担任子课题负责人兼学术秘书,结项; 3.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修订、撰稿工作,《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系“十二五”国家出版规划重大项目和《2013-2025年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担任《影视门类•外国影视卷》副主编,在研; 4.参与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当前文艺热点与前沿问题研究》,在研; 奖励荣誉: 1.《历史魅影:中国电影文化研究》,荣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九届“学会奖”著作类(专著)一等奖,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2016年10月颁发; 2.《文化记忆与社会表征——以近期几部中小成本国产片为例》,荣获2014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理论评论奖论文三等奖,由中国电影家协会2014年9月颁发; 3.《“港片”北上的叙事策略与文化想象》,荣获第一届华语电影研究优秀论文征文二等奖,由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2014年12月颁发; 4.《“舌尖”上的视觉“乡愁”》,荣获2012年度《中国图书评论》杂志最佳书评,由《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新闻出版总署主管)2013年1月颁发;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