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思科蓝公众号
性别 : 男 职称 : 助理教授、研究员 职务 :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副院长,文化遗产学系主任 北京大学考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北京)中心常务副主任 学历 : 2007.9-2013.3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8.9-2010.8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国家留学基金委“中外联合培养高水平博士生”项目)。 2004.9-2007.6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0.9-2004.7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文物建筑专业,获历史学士学位。同年获文学双学士学位。 任职简历 : 2018.7 至今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 2017.9 至今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化遗产学系 主任 2015.11至今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 2013.4-2015.11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后 研究课题 : 1、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19VJX156,明清华北金火匠家族传统技艺的抢救性研究,2019.10至今,40万元,在研,主持 Sponsored by the "Less Popular and Lost Knowledge" Special Project of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19VJX156) 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8ZDA181,秦汉三辅地区建筑研究与复原—子课题:秦汉三辅地区建筑与城市遗址复原展示技术研究,2019.01至今,20万元,在研,主持 3、北京大学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委托课题,燕园石刻文物记录数字化工作坊,2018、2019,主持 4、北京大学2019“教学新思路”优先资助项目,2019YX001,清官式建筑大木作教学系统,验收获评优秀项目,主持 5、北京市文物局科研课题:北京市长城文化带线性遗产保护管理政策研究,2018.06-2018.12,10万元,已结题,主持 6、国家文物局科研课题,《境外考古工作规划》研究与编制,2016.01-2018.09,15万元,已结题,参加 7、北京市文物局科研课题,城市建设中文物资源的内涵发掘,2017.06-2017.12,8万元,已结题,主持 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2015T80006,圣山金顶:华北地区山顶祠庙建筑史与社会史研究,2015.07-2017.07,15万元,已结题,主持 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4M560837,圣山金顶:华北地区山顶祠庙及其背景环境研究,2014.09-2015.11,5万元,已结题,主持 10、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实验室课题 ,KLUAHC1304,太行吕梁地区山顶神庙研究,2013.09-2015.08,2万元,已结题,主持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8005,2014.01-2017.12,中国古代墓葬中所见仿木构建筑史料研究,40万元,已结题,参加 12、丰台文化委委托课题,北京长辛店老镇文物保护规划研究,2017.09-2018.08,40万元,已结题,主持 13、丰台文化委委托课题,北京南苑-大红门地区文脉梳理与价值挖掘研究,2017.09-2018.12,10万元,已结题,主持 14、丰台文化委委托课题,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金中都城遗迹保护规划,2016.06-2017.05,40万元,已结题,主持 15、故宫博物院科研课题,故宫灵沼轩综合记录研究项目,2014.09-2016.06,48万元,已结题,主持 16、故宫博物院科研课题,故宫梵宗楼综合记录研究项目,2014.09-至今,36万元,在研,主持 17、北京延庆小孤山山顶寺庙保护与展示设计(2017-2018):主持 18、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绍兴印山越国王陵保护规划(与杭侃教授合作,2016) 19、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北京延庆辽金冶铁遗址勘测与保护规划(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合作,2015) 20、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密县瓷窑遗址保护规划(与杭侃教授合作,2015) 2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岛北庄遗址保护设施工程设计(与赵辉教授合作,2015) 22、长岛北庄遗址展示与利用工程设计(与杭侃教授合作,2015) 23、长岛北庄遗址保护规划(与杭侃教授合作,2014) 24、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庄敬业堂、玉燕堂保护规划(与徐怡涛教授合作,2014) 25、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陵山遗址保护规划(与杭侃教授合作,2014) 26、赵陵山遗址公园规划(与杭侃教授合作,2014) 27、巩义青龙山佛教实验考古规划(与杭侃教授合作,2013) 28、杭州市“数字化临安城”南宋临安城数字化复原研究与展示设计(与杭侃教授合作,2013) 29、上海虹口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历史文化展示规划(与杭侃教授合作,2013) 开设课程 : 1、元培学院新生讨论班“营造学社与中国建筑”(2019) 2、考古文博学院暑期研究生课程“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工作坊”。(2019) 3、考古文博学院研究生、博士生课程:“研究生学术讲座”:课程组织。(2018) 4、考古文博学院本科生课程“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2017) 5、考古文博学院本科生课程“中国建筑史(下)”。(2017,合开) 6、考古文博学院研究生、博士生课程:“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专题”。(2016、2018) 7、考古文博学院本科新生导学课程“感悟考古”组织并承担一讲。(2016) 8、考古文博学院暑期研究生实验考古课程“史前建筑实验复原建造研究”。(2016、2017、2018) 9、考古文博学院本科生课程“中国建筑史(上)”。(2015) 10、考古文博学院本科生文化遗产踏查实习、古建筑测绘实习。(2013、2015、2017、2019,合开) 11、考古文博学院本科二年级课“计算机建筑制图”。 (2013、2015、2017、2019) 12、考古文博学院本科二年级课“建筑构造与结构选型”。(2013、2015、2017、2019) 13、本科生研究课题:“北京地区龙王庙研究:以延庆为例”(北京市创新计划),获优秀。 14、本科生研究课题:“《大唐西域记》中的窣堵波研究”(校长基金)。 学术论著 : 专著 1、《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 编著、主编 1、高曼士、徐怡涛、张剑葳主编,《建筑考古学的体与用》.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专利 1、张剑葳,尚劲宇,吴煜楠.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野外三维采集系统,专利号:ZL 2018 2 2168397.1,2019年7月9日授权 软件著作权 1、张剑葳,尚劲宇,吴煜楠,等,文物建筑全景数据库V1.0,登记号:2019SR0400505 2、张剑葳,王一臻,吴煜楠,等,清官式建筑大木作虚拟搭建教学软件V1.0,登记号:2019SR0845424 3、张剑葳,吴煜楠,尚劲宇,等,源场景长城保护维修工程记录与展示系统[简称:源场景长城系统] V1.0,登记号:2019SR1236941 4、张剑葳,吴煜楠,尚劲宇,等,室外散置石质文物可视化管理与展示系统 V1.0,登记号:2019SR1301870 会议与论坛发表 1、《历史与考古类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模式初探》,2019高校教与学发展国际研讨会,北京大学,2019年12月 2、《长城保护维修中干预过程管理的数字化途径新探》,第二届双墙对话研讨会暨长城保护联盟第二届年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2019年11月 3、《读景与循构:金中都城市历史景观的整体感知与保护》,历史时期考古青年论坛,吉林大学,2019年11月 4、《从金火匠人看晋城古堡历史文化特色的挖掘与传承》,太行古堡研究与发展研讨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10月 5、《史前建筑实验考古的实践探索》,“中国建筑考古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19年10月 6、“The Incomplete Crystal Palace in the Forbidden City: Lingzhaoxuan and its Global Sourcing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the 72nd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 (SAH), Providence, Rhode Island, 美国,2019年4月 7、《未完成的水晶宫:故宫灵沼轩的建筑考古研究》,2018海峡两岸中生代学者建筑史与文化遗产研究工作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18年10月 8、“Touching the Past: Discovering and Turning Historical Buildings into a Digital Research Database”,Symposium of Chinese Buddhist Art and Architecture in the Digital Era,美国石溪大学,2018年10月 9、《城市历史景观的发现与感知:金中都城墙遗迹保护与展示的反思》,中世纪都城和草原丝路与契丹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赤峰,2018年8月 10、《关于民间建筑与宗教建筑的三个层面思考:神、社、空间》,古典中国与中国古典建筑论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院、人文学部:2018年7月 11、”Turning Historical Buildings into A Digital Research Database: Technology, Methodology and Challenges”,美国亚洲研究学会年会,华盛顿:2018年3月 12、《目目相觑:四目神题材与北京延庆地区的龙王庙》,美术史论坛,河北科技大学,2018年3月 13、《明代山西栗氏金火匠人家族及其作品遗产初探》,手工业考古·首师大论坛,2017年11月;历史时期考古论坛,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11月 14、《擦亮首都历史文化遗产的金名片》,北京市文物局青年党员党建论坛,首都师范大学,2017年6月 15、《谁的山、谁的顶:古代山顶建筑遗址的建筑考古研究》,第三期东南学人谈,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2017年6月 16、“Conservation of Historical Villages in Contemporary Rural China: Gulian as a Case Study”,美国亚洲研究学会年会,费城:2014年3月 17、“Sanskrit Letters in Architecture:Liao to Heian, and Their Successors”(建筑中的梵字主题:从辽代到平安时期的日本,及其后世之发展), 美国亚洲研究学会年会宣读,费城:2010年3月 报刊及新媒体发表 1、”Kaihuasi: Buddhist Art and Architecture in Virtual Reality”(第一作者),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sian Studies Newsletter No.79 Spring 2018: 19 2、《跨越几千年的原地复建:北京大学实验考古暑期课程在山东长岛完成两座史前房屋搭建实验》,中国文物报,第192期,2017-10-20,第5版 3、《北京大学暑期实验考古在山东长岛完成两座史前房屋建造实验》,考古文博学院官方微信号,2017-7-31;学院网站主页,2017-7-31,北大网站主页,2017-8-1 4、《白浮泉、都龙王庙和龙泉寺》,北京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微信公众号,2017-03-25 5、中英文化遗产论坛主题发言的翻译与报道,考古文博学院官方微信号,2017-2 6、Sino-European Building Archaeology International Forum in Beijing, RLICC (Raymond Lemair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Conservation) Newsletter, 2016-8-1(第三作者) 受邀讲座 1、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培训项目,讲座主题:互动教学,2019年11月8日 2、“未完成的水晶宫:故宫灵沼轩的建筑考古研究”,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论坛”系列学术讲座,2019年3月15日 3、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培训项目,讲座主题:互动教学,2018年11月30日 4、“Turning Historical Buildings into A Digital Research Database: Technology, Methodology and Challenges”, Vanderbilt University(范德堡大学), 2018年3月27日 5、“怎样判断一座金属建筑的价值:从故宫灵沼轩谈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2017中国建筑遗产价值评估培训班,2017年11月17日 6、“栖于高山之巅:中国古代的山居形态”,北京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未名学者讲座”,2017年3月28日 7、“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河北工业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大讲堂”,2016年12月13日 策展 1、"无问东西"——乡村文化遗产的跨学科研究与阐释,“2019平遥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周”主题展览与论坛。 2、策划、制作数字展览成果,受邀赴《虚拟之旅:数字时代的中国佛教艺术与建筑》展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Charles B. Wang艺术中心,2018年9-12月 3、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北大120周年校庆成果展:文物建筑专业教学技术展(2018) 4、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高平壁画展,VR展内容策划、制作(2017) 5、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寻找致远舰”展,VR展内容策划、制作(2017) 获奖 : 1、专著《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2020) 2、“历史建筑田野记录与价值发现课程体系”: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第5责任人);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第5责任人);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第5责任人)。 3、“清官式大木作”虚拟仿真教学课件: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2019)。 4、课件“清官式大木作”获北京大学第八届创新教与学应用大赛一等奖(2019,第1责任人)。 5、“北京大学创新教与学论文竞赛”一等奖(通讯作者,2019)。 6、北京大学人文杰出青年学者奖(2018)。 7、专著《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2015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2018)。 8、北京大学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017)。 9、课件《宋式斗栱虚拟拼装》:北京大学第七届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大赛课件组一等奖(第一作者,2017)。 10、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2014)。 11、东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14),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提名(2014)。 12、《谷恋保护规划》:山西省住建厅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第4责任人,2013)。 13、《平顶山惨案遗址保护规划》:教育部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第5责任人,2011)。 14、《中国古代铜殿研究》:江苏省优秀学位论文(2008);东南大学优秀学位论文(2008)。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