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谢立中
  • 所属院校: 北京大学
  • 所属院系: 社会学系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 社会学理论; 社会发展和现代化; 社会政策。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教育及培训经历 2012年1月,应邀到法国里昂大学从事讲学活动; 2010年10月,应邀到韩国首尔大学社会学系进行讲学; 2007年1月,应邀到台湾大学社会学系从事访问研究; 1999年9月—2000年7月,到美国哈佛大学从事访问研究; 1998年10月,到香港理工大学从事访问研究; 1995年2月,到英国诺丁汉大学、牛津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访问考察; 1992年9月—1994年7月,博士后研究工作,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1989年10月—1992年7月,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 1984年9月—1986年1月,助教进修班,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 1978年2月—1982年1月,本科,江西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 教学经验 本科生课程: 西方社会思想史(1994—至今);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原著选读(合授)(1994—2007)。 研究生课程: 社会学方法论(1994—1998); 社会学理论(2000—至今);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原著选读(合授)(1994—2007);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原著选读(2007—至今); 中国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合授)(2000—2007)。 英文著作: 2014.Xie,Lizhong(edt.).2014.De-PoliticizationofEthnicQuestionsinChina,Singapore:WorldScientificPublishingCoPteLd. 研究课题 教育部负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项目:“《外国社会思想史》教材研究与编写”,第一首席专家(2012—至今); 北京大学守望社会学基金资助项目:“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出路”,项目负责人(2012—2014);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经济快速增长条件下的社会发展战略:国际比较及启示”,项目负责人(2005—2011);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社会研究中的话语分析:后现代思潮的社会学意涵”,项目负责人(2004—2008);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八十年代以来国外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社会理论研究”,项目负责人(1998—2002); 北京市“百人工程”基金资助项目:“北京市城市居民自治研究”,项目负责人(1998—2000); 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中国农村基层政权研究”,子课题负责人(1997—1998); 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市城市基层社区组织研究”,参与(1995—1998); 国家博士后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估”,项目负责人(1993—1994)。 会议经历 2015年11月14-15日,应邀出席在日本横滨大学举行的第十三届东亚社会学家会议,并在会上以"Postsociology[orPluralisticDiscourseAnalysis]:AnewPathofsocialResearch"为题发表了讲演; 2014年11月29-30日,应邀出席由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丁克全教授纪念大会并在会上致辞; 2014年11月14日,应邀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合作主办的“社会学前言论坛”,并以“社会建设:何为社会,建设什么?”为题发表演讲; 2014年10月24-25日,主持召开第十二届“东亚社会学家论坛”,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的二十余位社会学家出席了会议; 2014年10月17-19日,主持召开在北京大学举办的中法社会学家论坛。来自中法两国的二十余位社会学家出席了会议并发表演讲; 2014年8月24-25日,应邀出席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和西北民族大学合作主办的“中国社会发展高层论坛:民族团结与社会治理”研讨会,并以“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争议之我见”为题发表主题演讲; 2014年7月10日,出席在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举办的中国社会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2014年6月26日,应邀出席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主办的中美理论社会学家对话会,美方出席对话会的有著名理论社会学家亚历山大和韦伯研究专家戈斯基等人; 2014年6月14日,应邀出席在南京大学召开的“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专家研讨会; 2014年5月9日,应邀出席由北京市信访办和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合作主办的中国信访立法专家研讨会; 2014年3月22日,应邀出席由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中国社会学高峰论坛”,并在会上发表演讲; 2014年3月15-16日,应邀出席由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新改革时期中国社会学的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以“多元话语时代的社会秩序:问题与解答”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 2014年1月23-25日,应邀出席在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院举办的“中法社会学中的传统及争议”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表演讲; 2013年11月9日,应邀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法国科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灾害、风险和城市:中国和欧洲的新经验”学术论坛,并以"ConstructionofChina'sSociologicalTheory:ConsciousEffortofContemporaryChineseSociologists"为题发表了演讲; 2013年10月18日,应邀出席庆祝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成立30周年“社会转型期的民族社会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并以“‘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争论之我见”为题做大会主题演讲; 2013年9月30,应邀出席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建系20周年建院5周年大会暨“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学术研讨会并以“‘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争论之我见”为题发表演讲; 2013年7月20日,出席在贵阳召开的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并以“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到底有多严重”为题在年会大会上做主题报告; 2013年4月13日,组织召开“第四届海峡两岸社会学理论研讨会”,来自海峡两岸的近20位社会学理论学者出席了会议; 2012年11月22-23日,应邀参加在日本东京上智大学举行的第十届东亚社会学家大会,并在会上以"EastAsianCommunity:theWayoutofEastAsianPredicament"为题进行演讲。演讲在与会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和讨论,并促使与会者在会议闭幕式上一致同意发表了一份在内容上与候选人的演讲内容高度关联的声明文件; 2011年8月18-19日,应邀出席在贵州民族学院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国-东盟跨文化交流论坛”,并以“文化多元、相互理解和知识分子的使命”为题发表了大会主题演讲; 2011年7月23-24日,应邀以主持和评论人身份出席在南昌举行的第9届东亚社会学学术研讨会; 2011年4月,出席并主持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中法社会学、人类学家学术研讨会”,并以“中国社会:给定性实在,还是话语建构”为题发表演讲; 2010年12月25日,应邀出席由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学术研讨会并发言; 2010年10月29-31日,应邀参加在韩国釜山海洋大学举行的第八届东亚社会学家大会,并在会上以"BeijingConsensus:HistoricalExperience,orNewDevelopmentStrategyofChina?"为题发表讲演; 2010年7月19-22日,应邀出席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示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学术研讨会,并在大会以“走向干预主义:历史之必然,还是话语之建构?”为题发表演讲; 2010年6月20日,应邀出席由高丙中教授主持的人类学课题组联合主办的“中国人类学在世界人类学中的位置”学术研讨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 2010年5月11日,应邀出席由北京市信访办主办的“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讨会”; 2010年3月27日,应邀出席在人民大学逸夫楼会议厅举行、由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主办的林耀华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并在会上致辞; 2009年11月28日,出席并主持由本系和韩国首尔大学社会学系联合举办的“中国和韩国的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以“北京共识:中国经验的历史总结,还是中国发展的未来战略”为题在会上做了演讲; 2009年5月9-10日,出席并主持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和台湾南华大学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社会学理论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以“多元话语分析:社会分析模式的新尝试”为题作演讲; 2008年12月5-7日,应邀出席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和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在沈阳合作举办的“国家的回归:中国社会转型的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宣读题为“弱干预驱逐强干预:新自由主义转向的重要动力”的学术论文; 2008年11月29-30日,出席并主持由本系举办的“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与中国社会学: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以“迈向市场转型的全球化分析”为题作演讲。来自斯坦福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牛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韩国中央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台湾东吴大学、台湾成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海内外数十所高校及科研机构近百位社会学、人类学、人口学、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研究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2008年11月9日,应邀出席由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社会建设研讨会”并做题为“浅谈‘社会建设’的涵义”的发言; 2008年10月24日-26日,应邀出席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系20周年庆祝大会及“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做题为“多元话语分析:社会分析的一种新尝试”的演讲,另提交题为“‘中国社会’:给定实在,拟或话语建构”的学术论文一篇; 2008年7月19日-22日,出席在长春举行的中国社会学会年会并做题为“当前中国社会学理论发展现状”的演讲,另提交题为“话语或权力:福柯前后期话语分析理论之间的矛盾及其消解之道”的学术论文; 2007年10月20日,组织召开“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的社会发展战略:国际比较及启示”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台湾东吴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单位近30人参加了会议; 2007年10月28-29日,与台湾南华大学社会科学院合作于在北京大学组织了“面向21世纪的社会学理论:2007年海峡两岸社会学理论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大学、东吴大学、世新大学、南华大学、佛光大学、花莲教育大学等两岸高校社会学理论界近40人参加了会议; 2007年9月12日,应邀参加了由北京大学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理论前沿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编辑部和广东省社会学会志愿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志愿服务:回顾与展望”学术论坛,并在会上做了大会发言; 2007年11月28-29日,应邀参加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协办、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题为“亚洲论坛:寻求东亚的新范式”的国际研讨会; 2002年10月26-11月3日,组织举办“北京大学2002年社会理论高级研讨班”邀请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台湾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等单位12位社会理论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到会讲演;近100位来自全国各地有关高校和科研单位从事社会理论研究的学者及大学生、研究生参加了研讨会; 2001年,应邀出席由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举办的叶启政先生社会理论研讨会,并以“走出‘结构-行动’困境:现代人的难圆之梦”为题在会上发表演讲; 1998年底,应邀出席由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举办的叶启政先生社会理论研讨会,并以“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困境与冲突”为题在会上发表演讲。 奖励及荣誉 2015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4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3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2年,获第六届高校科研成果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2010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奖励; 2008年,获中国社会学会第18届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4年,获北京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2年,由雷洁琼先生主编、王思斌任主编、本人任副主编的《转型中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一书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8年,获北京市社会科学“百人工程”称号; 1996年,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公开信息,仅作学术交流之目的,非为商业用途。
如若涉及侵权事宜,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将即刻修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