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黎婉欣
  • 所属院校: 北京大学
  • 所属院系: 考古文博学院
  • 职称: 副教授
  • 导师类型:
  • 招生专业:
  •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 商周考古、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考古理论、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研究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性别 : 女 职称 : 副教授 职务 : 教员(博物馆学与文化遗产教研室)、博物馆学与文化遗产教研室主任 学历 : 考古学博士,牛津大学,博士论文《商代南方青铜社会研究》 世界考古学硕士,牛津大学,硕士论文《从西方考古殖民理论探讨宋辽两地文化关系》 考古学与中国研究学士(一级荣誉),多伦多大学 任职简历 : 2009年1月起任职英国阿什莫林博物馆博士后研究员(中国艺术)协助布置古代中国常设展,独立承担二十世纪香港艺术专题展。 2010年8月起任职于香港城市大学文化与文化产业管理学士学系。 2012年5月起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属下文化管理学士课程,教授博物馆学、艺术管理、文化理论、世界文明及艺术综论、中国考古学诠释和中国物质文化导论等本科生课程,担任文化管理学士课程设计委员会成员(2012.9起)、一级学生督导员(2016.7起)和人事委员会成员(2016.7起)。 2019年5月起任职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学术活动 : 2015-2018年于香港中文大学筹划并主持考古学年会:中国考古讲座系列(2015)、商周青铜器暨铸造工艺研究(2016)、商代古城与大遗址保护(2017)、两周墓地研究与新发现(2018),邀请超过50名以上国内外学者报告新近研究成果,带动香港各高校建设“考古学讲座”的风气,吸引校外对考古、历史有兴趣人士关注,并于香港中文大学成功推展由人类学和文化管理学系合办的考古学士副修课程。 研究课题 : 国外博物馆的管理模式探研 中宣部文改办 2019.6-2019.11 研究美国、英国两地博物馆的管理制度,包括基金会的运作、接受金錢、器物捐献的制度,以及与博物馆事业相关的税务优惠等政策 香港玉石工艺 (1949-90)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卫奕信爵士文物信托基金 2016.2-2017.9 采集近80件软玉、硬玉及半宝石样本及制成品作教育及展览用途 采集30位香港及台湾玉石工匠口述历史 考察广东地区、台湾花莲及香港玉石工作场地 指导学士生筹办为期60日的公开展览(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展览区)及撰写展览图录 于香港地区作公众学术讲座二次 (2017/18) 指导文化管理文学士毕业生论文三篇(皆于境外学术研讨会作公开报告;一篇已出版) 出版英文论文一篇 (2017) 考古学和中国历史教育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研究基金 2015.3-2016.2 收集1950年以来香港中学历史科课程研究资料 香港博物馆的发展前景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研究基金 2013.5-2015.4 收集香港博物馆的发展或研究的官方文件和学术资料 分别于台湾及香港国际学术会议报告 (2015) 于香港作公众学术讲座 (2018) 撰写英文论文一篇 开设课程 : 博物馆发展史、博物馆展览陈设与策划、艺术考古理论和方法、博物馆中的世界文明 学术论著 : 英文著作: ·Resemblance and Resistance: Contacts between the Shang and the South During c.1500-1050BC (商文明与南方地区的关联), Oxford: Archeopress, 2019. ·“Jade Craftsmanship of Hong Kong (1949-90):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an Exhibition on Intangible Heritage” (香港制玉工艺 (1949-90):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的困难和机遇), In Wang Songshan (ed.) Material History and Regional Societies, Taiwan: Fengjia University, 2017, pp. 253-269. ·“UNESCO and Chinese Heritage: An Ongoing Campaign to Achieve World-Class Standard”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遗产︰国际级文物保护工程的展开), In Poul Duedahal (ed.) Making a Difference: Seventy Years of UNESCO Action, Paris: UNESCO, Palgrave Macillan, 2016, pp.313-324. ·“Archaeological museums and tourism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the Sanxingdui Museum” (考古遗址博物馆与中国旅游学︰以三星堆博物馆为讨论案例), Museum Management and Curatorship, 2015, vol. 30, no. 1, pp. 75-93. ·“Presenting the conservation of archaeological bronzes from Sanxingdui, China, in the museum context” (三星堆考古遗址出土青铜器的修复工作︰兼论博物馆展示修复工作的好处), Studies in Conservation, 2015, vol. 59, Supp. 1, pp. 74-76. ·“Chinese art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case of Hong Kong” (21世纪的中国艺术︰香港1970年代后的发展), In Shelagh Vainker and Xin Chen (eds.) Festschrift in Honour of the 90th Birthday of Professor Michael Sullivan, Oxford: The Ashmolean Museum, 2013, pp. 94-105. ·“In pursuit of space: the art and artists of Hong Kong” (弹丸之地︰论香港艺术圈), Yishu: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s, Jan/Feb 2012, pp. 52-65. 中文著作: ·《从考古遗址的分布试析商代湖北地区青铜社会》,收入《第二届中国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134-138页。 ·《有关前蜀永陵之物质性的几点思考》,《南方民族考古》,2014.9,167-172页。 获奖 : 香港中文大学 杰出教学奖 (文学院) 2017.3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