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陆胤
  • 所属院校: 北京大学
  • 所属院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 职称: 副教授
  • 导师类型:
  • 招生专业:
  •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 1.中国近代文学,近代文化史 2.清代文学,清代学术思想史 3.近世中国的读写文化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陆胤,男,1982年生,江苏苏州人,文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2001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2005)、文学博士(2011)学位,专业为中国古代文学。2008-2009年间,在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访学。2013-2017年,先后任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2017年9月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出版有《政教存续与文教转型——近代学术史上的张之洞学人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国家与文辞:文化转型中的文学教育(1897-1911)》(即出)等学术专著,并在《中华文史论丛》《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清史研究》等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及学术评论多篇。近期感兴趣的领域包括:1、近代文学与教育转型;2、清代诗文及学术思想史;3、近世中国的读写文化。 个人简历: 2001年9月—2005年7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文学专业,本科生。2005年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5年9月—2011年7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直读)博士研究生。2011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近代学术的体制内进路——张之洞学人圈考论》,指导教师:夏晓虹教授。 2008年10月—2009年9月,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联合培养博士生。研究课题:《明治日本的汉学论与近代中国文学学科的发端》,指导教师:平田昌司(HIRATA Shōji)教授。 2011年7月—2013年6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报告:《清季国文教育发端考——学科、文体与国族认同的互动》,合作导师:杜维明教授。 2013年7月—2016年7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2016年8月—2017年8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副研究员。 2017年9月至今,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 学术专著: 1.陆胤:《政教存续与文教转型——近代学术史上的张之洞学人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版。(37.5万字,ISBN: 978-7-301-24150-9) 2.陆胤:《国家与文辞:文化转型中的文学教育(1897-1911)》,即出。 学术评论: 1.陆胤:《以人物破除界限》,《读书》,2014年第7期,第145-154页。 2.陆胤:《从汉语史思考何为“中国”》,《澎湃 私家历史》,2017年1月6日。 3.陆胤:《从“时代思潮”到“风”——清代思想史的再出发》,《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6年3月27日。 4.陆胤:《近代史的骨与肉》,《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17年12月3日。 5.陆胤:《从“文学”回向“书写”》,《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16年1月10日。 6.陆胤:《文体敏感、史家分寸与在场体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8期,第209-216页。 7.陆胤:《近代文学研究的史学取向》,《现代中国》第14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47-255页。 8.陆胤:《商务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校本〉新在哪里》,《中华读书报》,2012年4月11日,第10版,“书评周刊”栏。 9.陆胤:《深入文学变革的腹地——评〈文学语言与文章体式:从晚清到“五四”〉》,《现代中国》第8辑,第278-28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0.陆胤:《作为话语的晚清古文——评柳春蕊〈晚清古文研究〉》,《现代中国》第12辑,第270-27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11.陆胤:《张之洞对日本的迎与拒》,《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4年4月20日。 12.陆胤:《幽暗意识下的“人”的研究》,《晶报•深港书评》,2014年4月12日。 13陆胤:《从“文学史”到“诗史”》,《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14年3月30日。 14.陆胤:《季世儒者的AB面》,《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13年4月14日,“南方阅读”栏。 15.陆胤:《观念史如何讲述“文学”》,《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12年8月5日,“南方阅读•在读”栏。 16.陆胤:《沟口雄三:俯瞰中国三百年》,《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11年9月18日,“南方阅读•南都推荐”栏。 (以上截至2017年12月) 文献整理: 1.《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校本》,与夏晓虹合校,商务印书馆,2011年。(ISBN 978-7-100-08542-7) 2.《梁启超史学著作精校系列:国学小史》,与夏晓虹合作,商务印书馆,2014年。(ISBN 978-7-100-09758-1) 3.《梁启超史学著作精校系列:新史学》,与夏晓虹合作,商务印书馆,2014年。(ISBN 978-7-100-09765-9) 主持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诵读式微与近代中国读书法的变迁研究”(项目编号:17CZW044),进行中。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清末新式国文教育研究——学科构建、文体想象与知识转型的互动”(项目批准号:14YJCZH107),进行中。 3.北京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北京大学人文文库):“从诵读到讲授:近代中国的读书空间”,进行中。 主讲课程: 1.清代学术与文学,本科生选修课 2.近代文章学,研究生选修课 3.近代文学改良思潮,本科生选修课 (以上2017-2018学年度开设) 4.清代思想史专题,研究生选修课 5.近代思想与人物,研究生选修课 6.近代学术思想史名著导读,研究生选修课 (以上2014-2016学年度开设) 学术获奖 1.第一届“孟二冬教授纪念论文奖”,2007年6月,获奖论文:《“同光体”与晚清士人群体——从同光清流到武汉幕府》,北京大学中文系颁发。 2.第二届“孟二冬教授纪念论文奖”,2007年6月,获奖论文:《北宋科举锁院诗考论》,北京大学中文系颁发。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公开信息,仅作学术交流之目的,非为商业用途。
如若涉及侵权事宜,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将即刻修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86 191 9534 4490。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