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思科蓝公众号
教授简介 详细简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获英国Leeds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和法学学士。曾赴美国哈佛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英国发展研究院访问研究。英文杂志“China Economic Journal”创始主编。目前担任财政部、人社部顾问和国际组织AMRO咨询组专家成员。曾被评为“北京大学十佳教师”。对人民币汇率、国际收支失衡、资本回报率、产能过剩、就业转型、粮食安全等问题进行过专题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几十篇论文。著有《经济学原理(中国版)》(2002年)、《商业世界的经济学观察——管理经济学案例集》(2003年)、《半周期改革现象——我国粮棉流通政策与食物安全研究》(2004年)、《服务外包的经济学分析》(2007年)、《大国追赶的经济学分析——理解中国开放宏观经济(2003-2013)上下册》(2014年)、《搞对价格、管好货币》(2014年)、《宏调的逻辑》(2016)等著述。 现任: 北大国发院金光讲席教授 教授课程: 经济学原理、管理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开放宏观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成长、21世纪中国宏观经济与政策 学历 英国 LEEDS 大学经济学博士: (1994 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 (1985 年)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 (1982 年) 北京大学任教课目: 经济学原理; 管理经济学; 中级宏观经济学; 开放宏观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成长 21 世纪中国宏观经济与政策 出版和发表 (1) 书籍 卢锋 编著:《经济学原理(中国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卢锋 著:《商业世界的经济学观察——管理经济学案例及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卢锋 著:《半周期改革:我国粮棉流通改革和食物安全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2 卢锋 著:《服务外包的经济学分析——产品内分工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卢锋 著:《搞对价格,管好货币——开放宏观经济评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年 4 月 卢锋 著:《大国追赶的经济学观察——理解中国开放宏观经济(2003-2013) 》(上下册)北 京大学出版社 2014 年 4 月 0 卢锋 编:《见证经济追赶大时代——CCER/CMRC“中国经济观察”系列(第一辑)》北京 大学出版社 2014 年 4 月 卢锋 编:《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政策——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汇编(第一辑)》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卢锋 编:《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政策——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汇编(第二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卢锋 编:《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政策——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汇编(第三辑,上 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4 月 卢锋 编:《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政策——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汇编(第四、五、 六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年 4 月 教授观点 卢锋: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化影响初探 2020-03-18 卢锋 |迟来的警报与逼近的风险:新冠全球流行的经济冲击 2020-03-18 卢锋:全球性疫情的经济冲击 2020-03-16 卢锋:本次疫情经济影响更为复杂棘手 2020-02-14 卢锋:WTO改革2019新进展(下篇) 2019-12-12 卢锋:“南猪北养”利弊探讨——新一轮猪周期观察之二 2019-09-19 卢锋:问题出在供给侧——飙升肉价系列之一 2019-09-05 卢锋:如何看待发达国家对华政策调试动向? 2019-03-27 报刊短文和媒体访谈报道: “宏调十年回望”每周系列评论 55 篇,《财新——新世纪》周刊。 “习近平的 G20 新主张” 《FT 中文网》2013 年 9 月 18 日 “美国经济的三条‘软肋’”《FT 中文网》2013 年 8 月 29 日 “坚持双重导向政策立场“《财新网》2013 年 8 月 8 日 8 “美国经济是否真有那么好?“《搜狐财经》2013 年 7 月 29 日 “中国宏调政策求稳与谋变”《FT 中文网》2013 年 4 月 25 日 “QE3:影响与对策”《FT 中文网》2012 年 9 月 27 日。 “央行用心良苦”《FT 中文网》2012 年 6 月 11 日。 “金融改革优先序”《FT 中文网》2012 年 5 月 4 日。 “汇改为何这么难?"《搜狐财经“十年十人谈”》 2012 年 3 月 10 日。 “我国就业转型五点特征与启示”第 28 次 CEO 报告会发言 2012 年 2 月 “改革行百里者半九十”《FT 中文网》2012 年 2 月 23 日。 “欧洲如何回应历史新挑战”《人民网》2012 年 2 月 3 日。 “克鲁格曼的中国预言”《FT 中文网》2012 年 1 月 19 日。 “欧盟峰会救欧元”《FT 中文网》2011 年 12 月 13 日。 “欧债危机,还是欧元危机”《FT 中文网》2011 年 12 月 1 日。 “理解中国经济增速减缓”北京师范大学网站,2011 年 11 月 15 日 “直面全球经济调整”《第一财经日报》2011 年 11 月 25 日 “强求增速代价大”《第一财经日报》2011 年 11 月 21 日。 “‘强劲与持续’两难矛盾的根源”《第一财经日报》2011 年 11 月 14 日。 “强劲、持续难两全”《第一财经日报》2011 年 11 月 10 日。 “经济增长过快不划算”《FT 中文网》2011 年 8 月 25 日。 “标普想干嘛?”《FT 中文网》2011 年 8 月 15 日。 “美国公司‘不差钱’未必是好事”《FT 中文网》2011 年 8 月 11 日。 “中国农民工工资走势:1979-2010”《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 年第 5 期,第 164-66 页。 “金砖五国”的合作背景和前景”(与李远芳、杨业伟合作)《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 年第 5 期第 171-172 页。 “宏观政策应把促进就业放在更重要位置”《中国财经报》2011 年 7 月 19 日第 4 版。 “美国经济走势与对华政策重估”(与陈建奇合作)《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 年第 3 期第 36-38 页。 “中国劳动市场火爆的隐忧”《FT 中文网》2011 年 4 月 13 日。 “政策空间逼仄的美国”《南方周末》2011 年 3 月 31 日。 “美国重审对华政策”《证券市场周刊》2011 年第 11 期,第 14-15 页,2011 年 3 月 26 日。 “美国经济走势与对华政策重估”《北京大学校报》2011 年 3 月 5 日第 3 版。 “宏观调控多样化反思” ,《新世纪周刊》2010 年 6 月 8 日。 “标本兼治产能过剩”《中国改革》2010 年第 5 期(总第 319 期)第 88-91 页。 “大国崛起需要弹性汇率”《中国财经报》2010 年 4 月 20 日第 4 版。 “开放性经济需要增加汇率弹性——对人民币汇率改革问题的思考”中宣部社科规划办《成 果要报》2010 年第 37 期(总第 627 期),2010 年 4 月 16 日。 “美国经济前景和中国的机遇——专访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卢锋”《南风窗》2010 年 9 4 月 13 日。 “汇率政策讨论如何跳出被动反应模式”(记者访谈)《中国经济时报》2010 年 3 月 26 日第 1、3 版。 “美国经济重回景气增长面临四大困难”《市场瞭望》2010 年 3 月上半月刊第 10-11 页。 “奥巴马元年美国经济透视”《北京大学校报》2010 年 3 月 5 日第 3 版。 “不适当干预无助于治理产能过剩”《财经:金融实务》2010 年 1 月 4 日第 13-19 页。 “什么是产能过剩”《财经:金融实务》2010 年 1 月 4 日第 22 页。 “产能过剩的成因”《财经:金融实务》2010 年 1 月 4 日第 23 页。 “产能过剩识别准确度有待提高”《财经:金融实务》2010 年 1 月 4 日第 24-25 页。 “改革以来的产能过剩现象”《财经:金融实务》2010 年 1 月 4 日第 26 页。 “根治产能过剩的关键:资源配置市场行权”《21 世纪经济报道》2009 年 12 月 15 日第 21、 22 版。 “发挥市场调节机制治理产能过剩”《消费日报》2009 年 11 月 12 日 A1 版。 “直面人民币升值‘恐惧症’”2009 年 11 期《小康财智》,2009 年 11 月 24 日。 “区别治理产能过剩”《财经》2009 年第?期,总第 250 期第 137 页,2009 年 11 月 9 日。 “产能过剩须标本兼治”《金融时报》2009 年 11 月 9 日第 2 版(记者庞东梅采访整理) “产能过剩需综合治理”《投资者报》2009 年 11 月 8 日。 “不适当干预无助于治理产能过剩”《上海商报》2009 年 10 月 30 日第 19 版。 “‘领跑者’面临的挑战”,《财经网》2009 年 9 月 29 日。 “我国如何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的挑战”《消费日报》2009 年 9 月 16 日第 1 版。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经济的影响”《上海商报》2009 年 9 月 10 日第 31 版。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我国开放经济面临的新问题”《中国信息报》2009 年 9 月 9 日 第 7 版。 “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中国应提升宏观经济稳定度”《21 世纪经济报道》2009 年 9 月 8 日第 21-22 版。 “中国宏观经济的 V 型走势”《上海商报》2009 年 8 月 12 日第 11 版。 “经济波动存在四大根源”《中国财经报》2009-8-10 日。 “中国需求或将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中国税务报》2009 年 08 月 05 日。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中国因素”《中国财经报》2009-8-4 日第 4 版 “卢锋指出需求增长将持续提升大宗商品景气”《中国证券报》高端视野 2009 年 8 月 1 日。 “V 型走势后劲足吗?”《财经》2009 年第 15 期,总第 242 期 2009 年 7 月 20 日。 “兼顾效率与公平 成都的经验很精彩”——专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卢锋教授, 《成都日报》2009-6-18。 10 “中国经济回暖无悬念”《理财周刊》2009-6-16。 “人民币国际化过三关”《21 世纪经济报道》2009-6-8 第 35 版。 “人民币国际化要过三道坎”《中国财经报》2009-6-2 第 4 版。 “追赶-危机-变革”《财经》2009 年第 11 期,总第 238 期 2009 年 5 月 25 第 111 页。 “做大做强人民币应是占优策略”《经济参考报》2009 年 05 月 15 日 “复苏之路:深层改革调整比短期需求刺激更重要”《消费日报》2009-5-6 第 1 版。 “卢锋指出做大做强人民币是我国的占优策略”《湖北日报》2009-04-29 “实行人民币国际化方针至少要过三道坎”《和讯网》2009-4-28 “新形势下需要务实调整粮食安全政策”《中国财经报》2009-4-14 第 4 版。 “奥巴马新政四大看点”《市场瞭望》2009 年 4 月上半月刊,第 16-17 页。 “奥巴马新政如何‘再造美国’”《21 世纪经济报道》2009 年 3 月 9 日。 “奥巴马新政四大看点三大猜想”《上海商报》2009 年 3 月 3 日。 “目前经济收缩根源分析”《北京大学校报》2009 年 2 月 25 日第 3 版。 “‘奥巴马新政’面临的双重挑战”《财经》总第 231 期 2009 年第 4 期,2 月 16 日。 “经济波动存在四大根源”《中国财经报》2009 年 1 月 20 日第 4 版。 “目前经济收缩的根源与应对之道”《上海商报》2009 年 01 月 24 日 “人口政策应反思”《财经》总第 228 期 2009 年 1 月 2 日 “中国仍将是大宗商品领跑者”《财经》2008 年 12 月 15 日。 “西方企业产权主体制度不会变” 《第一财经日报》2008 年 11 月 21 日 “中国能比其他国家更好应对金融危机”《上海商报》2008 年 11 月 10 日。 “卢锋:格林斯潘做错了什么?”《和讯网》2008 年 11 月 2 日。 “格林斯潘做错了什么”《中国财经报》2008 年 11 月 4 日。 “中国有可能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 走向新一轮增长”《凤凰网财经频道》2008 年 10 月 30 日。 “外部失衡增长模式终结”《财经》2008 年 10 月 13 日。 “专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30 年农业改革,实质化解粮食安全困扰”《第一财 经日报》2008 年 9 月 8 日 A8 版。 “中美经济外部失衡的‘镜像关系’ ”《上海商报》2008 年 8 月 14 日第 15 版。 “人参吃得太多也有麻烦”《财经》总第 219 期,出版日期 2008 年 9 月 1 日。 “不要让农地流转权改革托得太久”《中国土地》2008 年第 7 期第 22 页。 “粮价:寻求干预与放开的平衡——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卢锋”《改革内参》 2008 年第 16 期,6 月 1 日出版,第 16-19 页。 11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中国财经报》2008 年 7 月 29 日 “中国通胀论”《经济观察季夏报》2008 年 7 月第 7 页。 “中国新一轮通胀成因分析于对策观察” Compass (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2008 年夏季号, 第 7-11 页。 “搞对价格,管好货币”《中国新闻网》2008 年 6 月 13 日。 “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是改革开放带给人民的最大实惠”《北京大学校报》2008 年 5 月 30 日第 3 版。 “粮价上涨、粮食安全与通货膨胀之关系”《学习时报》2008 年 5 月 19 日第 4 版。 “目前粮价上涨无碍粮食安全”《中国新闻周刊》2008 年 5 月 15 日?第??页? “粮食实际价格还可能涨两成:北京大学教授卢锋认为政府应更多采取宏观总量政策应对通 胀”《南方都市报》2008 年 4 月 9 日 C02 页。 “‘国际价格外生’”这种‘小国模型’假定基本不适用于中国”《财经网》2008 年 5 月 8 日。 “重回通胀经济学”《财经》2008 年 3 月 31 日第 35 页。 “种粮直补无益国家粮食安全”《南方农村报》2008 年 3 月 13 日。 “近年棉花进口增长与滑准税争论” ,《中国棉花流通经济》2008 年第 1 期第 12-14 页。 “粮价走势不确定因素增多”《第一财经时报》2007 年 12 月 4 日。 “粮价走势存在不确定性:粮食实际价格达到 1995 年的高水平可能性不大”《中国财经报》 2007 年 11 月 20 日。 “对人民币汇率争论的理论思考”《学习时报》2007 年 5 月 7 日第 4 版。 “中国资本回报率知多高?——我国新一轮投资增长和宏观景气的微观基础(执笔人)”《学 习时报》2007 年 3 月 26 日第 4 版。 “外汇储备过万亿美元现象的经济学透视——我国经济成长新阶段的机遇和挑战”《新华文 摘(半月刊)》2007 年第 4 期第 45-49 页。 “一次性木筷生产消费的功过评说”《消费日报》2007 年 2 月 8 日 A3 版。 “棉花贸易政策面临十字路口选择”《中国国情国力》2007 年 2 月第 15-18 页。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研究”《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 年第 1 期第 32-34 页(《世 界经济》论文摘要)。 “拷问一次性木筷的是非功过”《中国经济导报》2007 年 1 月 27 日 B4 版。 “中国资本回报率知多高?”(与宋国青联合署名)《证券市场周刊》2007 年 1 月 12 日 “外汇储备过万亿美元现象的经济学透视——我国经济成长新阶段的机遇和挑战”《学习时 报》2006 年 12 月 18 日。 “透视外汇储备过万亿美元现象——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教授专访”余力,《南方 周末》2006 年 11 月 16 日 C18 版。 12 “开放无损我国农业”(署名短文)《大生》2006 年 10 月 1 日总第九期,第 9-10 页;全国 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主办。 “入世五年看农业”《财经》2006 年第 16 期第 24-25 页,2006 年 8 月 7 日。 “人民币实际汇率演变趋势(1978-2005)”《21 世纪经济报道》2005 年 11 月 7 日 36 页。 “用本土故事演绎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原理(中国版)》自序”《中国经济时报》2002 年 7 月 11 日第 7 版。 “经济学教学应当本土化——《经济学原理(中国版)》作者卢锋教授访谈”《中华读书报》 2002 年 7 月 10 日第 10 版。 “第二代农村反贫困策略”《中国改革》2001 年第 11 期,第 24-25 页。 “我们的承诺与义务——卢锋教授访谈” 《经济观察报》2001 年 11 月 12 日 E5 版。 “又一波粮棉流通改革:给市场一次真正机会”《财经》2001 年 9 月号,第 36-37 页。 “伪造证件:‘北大文凭’为何比较便宜?”《经济学家茶座》第 6 辑,第 139-141 页,2001 年 9 月, “Some rural fields to flourish after WTO entry: Impact on farming to vary between nation’s regions” Business Weekly (sponsored by China Daily). 2001/8/7-13, p.19. “入世对中国个省区农业的影响”《21 世纪评论》2001 年 7 月 16 日第 21 版。 “入世谈判的农业补贴僵局分析”《中国改革》2001 年第 5 期第 16-17 页。 “如何看待经济学家的意见分歧”《经济学家茶座》第四辑第 10-14 页,2001 年 3 月。 “我国入世谈判的农业补贴僵局分析”《中国财经报》2001 年 3 月 2 日第 3 版。 “我国入世谈判的农业补贴僵局分析”《决策咨询》2001 年 2-3 期(总第 146 期)第 36-37。 “Agricultural subsidies remain sticking point ___ proper policy understanding urgently needed” in Business Weekly (sponsored by China Daily). 2001/2/27,pp.1,3. “面对中国农业补贴,外国谈判者应该脑筋急转弯——卢锋博士访谈”《产经新闻》2001 年 2 月 15 日第 5 版。 “消除补贴误解,打破谈判僵局”《21 世纪经济报道》第 6 期(2001/2/12)第 1 版社评(不 署名)。 “宏观经济学对象是否应当包括长期问题?——对樊纲不能‘煮浆糊’评论及一篇论文的评 论”, 中国产经新闻 ,2000 年 9 月 28 日第 6 版。 “关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对不能‘煮浆糊’一文与樊纲商榷” , 财经时报 ,2000 年 9 月 6 日第 3 版。 “经济政策研究落伍了” ,《改革内参》,2000 年第 17 期,第 19-20 页(2000 年 9 月)。 “新一轮棉改:历史经验和现实选择”,《调研世界》,2000 年第 9 期,第 31-32 页。 “经济学家卢锋教授预测:粮食价格可能显著回升”, 文汇报 ,2000 年 8 月 23 日第 10 版。 13 高科技低科技,关键要有高效益”, 经济参考报 ,2000 年 7 月 19 日第 1 版。 “棉花必须走入市场”, 中国纺织报 ,2000 年 7 月 14 日第 1 版。 “加入 WTO 与我国粮食安全”, 市长参考 ,2000 年第 6 期。 “农业扩大开放的机遇和挑战——WTO 承诺对我国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的影响” , 山西发展 导报 ,2000 年 6 月 23 日第 7 版。 “‘宏观调控’要确定合理边界”, 文汇报 ,2000 年 6 月 19 日第 10 版。 “棉花外贸:‘贱卖贵买’该结束了”《改革内参》2000 年第 11 期,第 11-13 页,(2000 年 6 月) 。 “让棉花市场向种棉人开放——对农民企业经营棉花实行规范性准入政策的分析建议” 农 民日报 ,2000 年 4 月 26 日。 “关键是让农民增收——从浙江临安菜竹覆盖技术看技术选择的经济合理性原则” 中国财经 报 ,2000 年 3 月 24 日。 “‘入世’访谈录:农业机遇多于压力——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卢锋博士” 人 民日报——市场报 ,2000 年 3 月 8 日第 1 版。 “‘穷人的木材’细察——从浙江临安菜竹覆盖技术看技术选择的经济合理性原则” 经济学 消息报 ,1999 年 3 月 3 日。 “棉花供求变化周期性与我国棉花积压亏损问题” 福建论坛 ,2000 年第 1 期第 13-15 页。 “国产棉花的经济与决策” 经济学消息报 ,1999 年 12 月 31 日第 3 版 “棉花减亏压库只欠东风” 中国改革报 ,1999 年 12 月 29 日,第 6 版。 “农业扩大开放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粮食经济 ,1999 年 12 期,第 8-11 页。 “不应只有美国的声音——专家呼吁尽快公布中美 WTO 协议具体内容,有关‘国际惯例’需 要重新思考和评价” 中国资产新闻 ,1999 年 12 月 27 日第 5 版 “棉花库存如何释放——兼谈棉花供求变化周期性” 中国经贸导刊(半月刊) ,1999 年第 23 期,第 8-9 页“企业想知协议详情” , 中华工商时报 ,1999 年 12 月 2 日,第 2 版。 “学者认为:中国公布 WTO 协议的策略有误”, 〈〈每日经济〉〉研究简报, 总第 1096 期,北 京安邦咨询公司,1999 年 12 月 2 日。 “需要一本‘中国版经济学教科书’ ”,(待刊短文)。 “建议尽快公布中美 WTO 协议具体内容——有关‘国际惯例’需要重新思考和评价”,北京 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1999 年第 35 期(总第 122 期),1999 年 11 月 23 日。 “入世访谈农业:粮食便宜了?(记者访谈)” , 南方周末 ,1999 年 11 月 19 日第 22 版。 “历史性的突破” 中国经济时报 ,1999 年 11 月 16 日第 2 版。 “如何缓解我国棉花积压亏损问题” , 农民日报 ,1999 年 11 月 17 日第 3 版。 “棉花供求关系变化周期性与我国棉花积压亏损问题”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 14 1999 年第 35 期(总第 115 期),1999 年 11 月 3 日。 “释放棉花库存应稳健进行——国际棉价变化规律与我国棉花压库减亏对策探讨”, 中华合 作时报——棉麻专刊 ,1999 年 10 月 12 日第 4 版。 “‘官出数字’现象透视” , 南方周末 ,1999 年 10 月 29 日第 1 版。 “针对目前棉价下跌的新情况,有关专家呼吁实行棉花收购支持性价格政策”, 中国经济时 报 ,1999 年 10 月 12 日第 1 版。 “今年应当实行棉花收购价支持政策”,中国经贸导刊(半月刊),1999 年 21 期,第 14-16 页。 “世纪之交中国粮食‘三步曲’——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卢锋”, 新经济周刊 , 1999 年 7 月 26 日第 9 版。 “‘多’出的农产品去哪儿了”(对笔者有关若干农产品数据质量专题研究结果的报道), 中 国青年报 ,1999 年 7 月 1 日第 8 版。 “应当实事求是地认识粮食过剩问题——对‘粮食无过剩说’的质疑”, 求是 (半月刊),1999 年第 12 期第 24-26 页。 “开放国内农产品市场中国农业会‘全军覆没’吗(记者访谈)”, 南方周末 ,1999 年 4 月 16 日第 8 版。 “粮食是否具有外部性” 经济学消息报 ,1999 年 4 月 16 日第 4 版。 “WTO 门槛降低多少” 中华工商时报 ,1999 年 4 月 16 日第 3 版。 “粮食问题上‘泛政治化’认识误区”,科学时报,1999 年 4 月 2 日,第 7 版。 “(APEC)农业和食物自由化突破有望” 中国经济时报 ,1999 年 3 月 30 日第 4 版。 “对汇率变动应有平常心” 科学时报 ,1999 年 3 月 16 日第 3 版。 “粮食禁运的风险评价” 中国国情国力 ,1998 年第 12 期第 12 页。 “粮改困境出路何在——访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博士”(记者:蒋铁刚) 改革内参 , 1998 年第 20 期第 4-8 页,1998 年 11 月 20 日出版。 “中国有没有可能遭遇粮食禁运的风险” 经济学消息报 1998 年 11 月 6 日,第 2 版。 “粮食不是特殊商品——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 财经 1998 年 10 月号,第 19 页。 “未来粮食禁运风险评估” 中国市场经济报 ,1998 年 10 月 30 日。 “我国是否应当实行农业保护政策(下)” 大公报 (香港)1998 年 10 月 21 日 B8 版。 “我国肉蛋水产品存在四成左右水份” 了望 1998 年 10 月 19 日,第 42 期,第 33 页。 “政府干预,稻草人,公共产品——斯蒂格里兹《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读后感” 经济学 消息报 ,1998 年 10 月 16 日,第 4 版。 “我国是否应当实行农业保护政策(上)” 大公报 (香港)1998 年 10 月 14 日 B1 版。 15 “农业保护不宜用价格和贸易手段” 中国经济时报 1998 年 10 月 9 日第 3 版。 “粮食禁运之虑是否杞人忧天——我国粮食贸易政策调整和粮食禁运风险评价” 中国改革 报 1998 年 10 月 7 日,第 6 版。 “慎行!农业保护政策” 中国改革 1998 年第 10 期,第 10-12 页。 “肉蛋水产品产量统计存在四成左右水份” 中国国情国力 1998 年第 10 期,第 29 页。 “我国是否应当实行农业保护政策?” 中国经贸导刊(半月刊) 1998 年第 19 期,第 10 页。 “我国是否应当实行农业保护政策? —— 外国农业保护政策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 经济学 消息报 1998 年 9 月 25 日第 3 版。 “粮鼠为何难根治?” 南方周末 1998 年 9 月 18 日,第 1 页。 “粮鼠为何难根治?” 信报 (香港)1998 年 9 月 4 日,第 24 版。 “粮食禁运风险与粮食贸易政策” 农村经济文稿 1997 年第 9 期,第 1-9 页。 “我国肉蛋水产品产量统计约有四成水份” 中国经贸导刊(半月刊) 1998 年第 17 期,第 8 页。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博士近日指出——我国肉蛋水产品产量统计含四成水份” 中国改革报 1998 年 8 月 26 日,第 6 版。 “肉蛋水产统计数据太水——估算水份已达 40%” 经济学消息报 1998 年 8 月 21 日第 2 版。 “我国食物政策调整面临第三种选择——比较优势与我国食物贸易结构分析” 中国经济消 息 1997 年第 7 期,第 26-27 页。 “更新观念,促进粮改顺利实施——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博士一席谈(上)” 中 国财经报 1997 年 6 月 20 日,第 1 版。 “更新观念,促进粮改顺利实施——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博士一席谈(下)” 中 国财经报 1997 年 6 月 24 日,第 1 版。 “发展优势食物产品出口——卢锋博士呼吁利用比较优势和扩大食物产品对外贸易” 长江 经济导报 1997 年 4 月 15 日。 “比较优势与食物贸易结构──我国食物政策调整的第三种选择”, 农村经济文稿 1997 年 第 2 期,第 21-28 页。 “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和问题” 经济论坛 1996 年第 8 期,第 27-28 页。 “粮食问题内涵转变与粮食政策效率目标——对传统粮食政策前提假定和认识结构的初步 分析” 农村经济文稿 1996 年第 8 期,第 39-57 页。 “什么是粮食问题——粮食政策评价和设计的效率目标(二)” 经济学消息报 1996 年 9 月 6 日第 3 版(该文分四次在 经济学消息报 上连载,其他各期刊登文稿遗失)。 China: Still growing its own by decree” The Economist August 9th, 1997, p. 23.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