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陈永生
  • 所属院校: 北京大学
  • 所属院系: 法学院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 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司法制度、刑事侦查学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90年9月至1994年6月,在湖北师范学院政治系读本科 1996年9月至2002年6月,在中国政法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工作经历 1994年7月至1996年8月,在湖北师范学院任教 2004年7月至今,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 研究成果 著作: 1、《侦查程序原理论》(41万字),获2002年度中流文教基金会与喜马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奖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刑事诉讼的宪政基础》(34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刑事诉讼法关键词》(23万字),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译著: 《新西兰2011年刑事诉讼法》,载《各国刑事诉讼法(大洋洲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16年版。 荣誉奖励 1、论文《司法经费与司法公正》(约2.5万字,载《中外法学》2009年第3期),2011年获中国法学会“第三届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类一等奖。 2、论文《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必须突破的理论误区》(约3万字,载《政法论坛》2008年第4期),2009年获中国法学会“第二届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类一等奖。 3、论文《司法经费与司法公正》(约2.5万字,载《中外法学》2009年第3期),2014年获中国法学会“第三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 4、论文《我国刑事误判问题透视——以20起震惊全国的刑事冤案为样本的分析》(约2.8万字,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3期),2009年获司法部第三届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评奖三等奖。 5、论文《排除合理怀疑及其在西方面临的挑战》(约1.8万字,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2期),2005年获中国法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类三等奖。 6、2016年7月,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7、2017年7月,被评为北京大学法学院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闫若铭同学撰写的毕业论文《刑事诉讼律师庭外言论规制问题研究》)。 8、2017年7月,被评为北京大学法学院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要宪亮同学撰写的毕业论文《刑事再审理由的分解与重构——从冤案的纠正切入》)。 9、2017年,获北大法学院中伦吴鹏学术奖励。 10、2015年,获北大法学院中伦吴鹏学术奖励。 11、2014年,获北大法学院俊杰研究奖、洪积研究奖。 12、2011年,获北京大学法学院茂元学术创新奖。 13、2010年,获北京大学2010年度方正奖教金。 14、2005年9月,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 15、2010、2011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北京大学专业技术岗位青年人才支持计划”支持人员。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公开信息,仅作学术交流之目的,非为商业用途。
如若涉及侵权事宜,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将即刻修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