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王周玉
  • 所属院校: 西华大学
  • 所属院系: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硕导
  • 招生专业:
  •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 生物活性分子的制备及应用、医药中间体的合成及连续流微反应工艺、创新药物研发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王周玉,女,1977年2月生,博士,副院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常务理事。1999年获西南石油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学位,2002年获西南石油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硕士学位,同年到西华大学(原四川工业学院)参加工作,2004年博士就读于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在职不脱产),2007年获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药物化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手性药物合成及其方法学研究、连续流微反应工艺、创新药物先导化合物、有机荧光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工作。近几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春晖计划”、四川省科技厅青年基金培育项目、省教育厅重大培育项目等,主研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围绕医药中间体、合成方法学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包括OrganicLetters、OrganicChemistryFrontiers、EuropeanJournalofMedicinalChemistry、Organic&BiomolecularChemistry、Bioorganic&MedicinalChemistry等SCI收录论文40余篇;单篇被引用频次80余次。申请专利20余项,国际专利2项,授权10项。 工作经历 2002.07—2003.04四川工业学院生物工程系担任教学、科研工作2003.04-2005.02西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担任教学、科研工作2005.02-2007.06西华大学理化学院担任教学、科研工作2007.07—2013.05西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担任教学、科研工作2013.05—2014.12西华大学理化学院担任副院长2014.12—今西华大学理学院担任副院长 教育经历 1995.09—1999.07西南石油学院攻读学士学位1999.09—2002.07西南石油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004.09-2007.07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攻读博士学位(在职不脱产) 学术成果 一、近年主持或主研的科研项目 1.手性抗衡阴离子导向的不对称催化Ritter-type反应(211021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 2.手性有机小分子路易斯碱催化亚胺不对称还原(206721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主研。 3.基于靶标PTP1B的新型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8130264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主研。 4.新型选择性SIRT2变构抑制剂的设计、合成、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8170335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主研。 5.手性胺类全新IDO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2017JQ0023),四川省科技厅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 6.新型手性胺类IDO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Z2016162),教育部春晖项目,项目负责人。 7.以天然植物源农药有效成份为先导化合物的新型高效、低毒农药杀菌剂的创制(2017NZ0048),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第二承担单位负责人。 8.地奥司明微反应制备工艺研究(19ZDYF0890),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第二承担单位负责人。 9.基于先导化合物结构优化的新药研究与开发,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负责人。 10.伪石榴碱硫脲类衍生物在不对称Michael反应中的应用(13233637),国家教育部“春晖”项目,项目负责人。 11.布朗斯特酸催化制备医药中间体手性胺(2010JQ0048),四川省科技厅青年基金,项目负责人。 12.抗肿瘤新药克里唑替尼的创新工艺研究(14CZ0014),四川省教育厅重点培育项目基金,项目负责人。 13.(S)-1-Cbz-2-吡咯烷甲腈的合成工艺研究,成都福瑞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14.先导化合物XZY-3、XZY-5和XZY-9的结构改性及优化,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15.系列农用杀菌剂的制备,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16.植物源农药先导化合物的结构改性及优化,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17.不饱和碳碳双键还原的研究,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18.未知化合物结构鉴定、合成、生产评估,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19.系列农用杀虫剂杀菌剂的研发,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20.邻二甲苯和间二甲苯硝化微通道反应可行性研究,四川北方红光特种化工有限公司委托。 21.硝基邻二甲苯的连续流微反应制备工艺研究(2018ZGY013),宜宾市科技局项目。 二、科研成果、专利及奖励 近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国际专利3项,其中授权10项,具体如下: 1.一种醛的还原胺化方法,专利号:ZL201010113909.X,第一发明人 2.2-N[7-硝基苯-2-乙二酸,3-4羟氨基]-2-脱氧葡萄糖的合成方法,专利号:ZL201210394034.4,第一发明 人 3.一种绿色的选择性还原共轭双键的方法,专利号:ZL201310421707.5,第一发明人 4.一种N-(β-硝基烷基)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410097899.3,第一发明人 5.一种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410736723.8,第一发明人 6.一种硝基芳香醇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410737566.2,第一发明人 7.一种选择性还原4-硝基苯乙腈和醛缩合反应产物的方法,专利号:ZL201510563570.6,第一发明人 8.三乙烯二胺在催化芳香醛与硝基烃反应生成硝基芳香醇中的催化剂用途,专利号:ZL 201410738325.X,第一发明人 9.手性α-苯乙醇的优先结晶制备方法,ZL201510797259.8,第一发明人 10.一种克里唑替尼的制备方法,ZL201510725648.X,第一发明人 11.取代氰基乙酸酯化合物的无溶剂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610183661.1,第一发明人 12.吡啶骈[3,4-b]吲哚脲类化合物及其作为IDO抑制剂的用途,专利号:ZL201610103753.4,第一发明人 13.1H-吲唑类衍生物及其作为IDO抑制剂的用途,PCT/CN2016/099845 14.一类新型SIRT2蛋白抑制剂及其在制药中的用途,国际申请号:PCT/CN2016/105443 15.4位芳杂环取代的吲唑类化合物及其作为IDO/TDO双重抑制剂的用途,国际申请号: PCT/CN2019/074333,第一发明人。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