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思科蓝公众号
个人简介 ATT-LAB 毛国强教授于1998年和2001年从东南大学和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01--2002年在澳大利亚IntelligentPixelIncorporation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2002--2014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organizationofElectrical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theUniversityofSydney)担任讲师,高级讲师及副教授(全部为终身职位);同时从2003年至今在澳大利亚国家信息及通信网络研究院(NationalICTAustralia)兼任高级首席研究员。之后从2014年起,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计算与通信学院(organizationofComputingandCommunications,UniversityofTechnologySydney)担任无线网络首席教授,并担任实时信息网络中心主任(Director,CenterforReal-timeInformationNetworks)。2016年,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2017年被遴选为博士生指导教师。2019年被聘为特聘教授。每年有三个博士生招生名额与大量硕士生招生名额。 在学术方面,出版专著3部,3个著作章节以及超过200篇期刊和会议论文,GoogleScholar统计引用次数超过8000余次。由于毛国强教授在车联网和智能交通系统多年来持续的研究和杰出的成果被评选为IEEEFellow及IETFellow。 主要荣誉有:“Top1%mosthighlycitedpapers”(2011),IEEETransactionsonVehicularTechnology“杰出编辑奖”(2011,2014,2015),多篇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 科学研究 ATT-LAB 目前研究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 1)“高速公路智能车协同系统集成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2022,1.1731亿元。 2)“针对于超密集网络的无线资源分配技术”,华为国际合作项目,2016-2017。 3)“网络和分布式系统的估计”,澳大利亚信息通信技术研究中心与澳大利亚国防科学技术组织联合项目,2016-2018。 已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 1)“大规模高动态无线网络的架构和通信策略设计”,澳大利亚国家科研基金委探索项目,2012-2014。 2)“空间分布的复杂多代理系统”,澳大利亚国家科研基金委探索项目,2011-2015。 3)“广域软件定义网络科研及实验平台的开发”,澳大利亚国家科研基金委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2015-2016。 4)“大规模复杂多代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和信息架构研究”,澳大利亚国家科研基金委探索项目,2008-2010。 5)“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控制与估计方法”,澳大利亚信息通信技术研究中心与澳大利亚国防科学技术组织联合项目,2012-2015。 6)“自动多代理系统的协调、控制、定位和健康诊断”,澳大利亚信息通信技术研究中心与澳大利亚国防科学技术组织联合项目,2008-2011。 7)“具有鲁棒性的多代理传感网络”,美国空军,亚太研究和发展委员会项目,2010-2011。 8)“实时交通的测量、建模和性能分析的通用架构”,澳大利亚国家科研基金委探索项目,2005-2007。 9)“澳大利亚国家科研基金委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第四代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传感网络的发展,2007-2007。 10)“传感器的特征、诊断、健康保障和质量研究”,澳大利亚信息通信技术研究中心与澳大利亚国防科学技术组织联合项目,2005-2008。 在顶尖国际会议与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包括100篇IEEETransaction文章,被引用超过7600次。 Books: B3:GuoqiangMao,“ConnectivityofCommunicationNetworks”,Springer,ISBN978-3-319-52989-9,March2017. B2:GuoqiangMao,“StatisticalMultiplexingandConnectionAdmissionControl”,LambertAcademicPublishing,ISBN978-3-8383-2874-4,February2010. B1:GuoqiangMaoandBarisFidan(editors),LocalizationAlgorithmsandStrategiesforWirelessSensornetworks,IGIGlobal,May2009. Editorials: E3:XiaohuGe,Vicente,Casares-Giner,GuoqiangMao,AdlenKsentiniandZhuHan,Ultra-DenseCellularNetworks,IEEEAccessSpecialSectionEditorial,2015.[PDF] E2:ShiboHe,ElhadiM.Shakshuki,GuoqiangMao,andJianpingHe,AdaptiveSensinginEmergingSensorNetworks,InternationalJournalofDistributedSensorNetworks,Vol2015,pp.1-2,2015.[PDF] E1:GuoqiangMaoandMartinHaenggi,GuestEditorial:Specialsectionongraphtheoryanditsapplicationinvehicularnetworking,IEEETransactionsonVehicularTechnology,Vol.62,No.2,pp.1433-1434,2013.[PDF] BookChapters: BC3:GuoqiangMao,“AreaSpectralEfficiencyofUltra-denseNetworks”,in“EncyclopediaofWirelessNetworks”Springer,2018 BC2:GuoqiangMaoandBarisFidan,"IntroductiontoWirelessSensorNetworkLocalization",in"LocalizationAlgorithmsandStrategiesforWirelessSensornetworks",IGIGlobal,May2009. BC1:GuoqiangMao,BarisFidan,BrianD.O.Anderson,“Localisation”,invitedbookchapterin“SensorNetworkandConfiguration:Fundamentals,Techniques,PlatformsandExperiments”,pp.281-316,Publisher:theSpringer-Verlag,November,2006. 科研团队 ATT-LAB 李长乐教授(https://web.xidian.edu.cn/clli/) 2005年6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在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ISN)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至今,IEEE高级会员,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学科方向负责人,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负责人。曾于2006年至2009年分别在加拿大和日本国家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NICT)进行无线通信领域的博士后研究工作,于2015至2016年在悉尼科技大学进行访问学者研究工作。入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届“优秀青年教师支持计划”,被评为学校2009年度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并获得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基金资助,同期获得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目前兼任“通信与信息系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两个学科方向的硕士生导师及“通信与信息系统”方向的博士生导师,组建“智能交通创新技术研究团队”从事无线通信系统和智能交通这一交叉学科领域的科研工作。 在相关领域发表期刊及国际会议学术论文逾百篇(包括IEEETransactionsonWirelessCommunications,IEEETransactionsonVehicularTechnology,IEEETransactionson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等IEEE汇刊),刊出BookChapter两章,译著1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逾30项以及国际专利4项。主持科研项目多项,其中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分别于2005年、2013年、2016年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以及2018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一)。带领团队入选2019年度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 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参与GLOBECOM,ICC,WCNC,VTC,PIMRC等多个国际学术会议技术委员会工作并担任IEEETransactionson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IEEETransactionsonVehicularTechnology,IEEETransactionsonMobileComputing,IEEESystemsJournal,IETCommunications,WileyJournalWirelessCommunicationsandMobileComputing,Sensors,WirelessNetworks等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 承楠教授(https://web.xidian.edu.cn/nancheng/) 承楠教授于2009、2012年分别获得同济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学士、硕士学位。2016年获得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博士学位,师从国际知名无线通信领域专家沈学民(ShermanShen)教授。2015年-2017年,担任华为公司加拿大研究所工程师,参与5G网络的研发和标准化工作,获得多项美国专利,推动极化码成为5G网络标准。2017-2019年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博士后研究员,主要从事5G网络、车联网以及智能网络的研究。先后参加过中国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加拿大自然与科学工程委员会基金重点项目;出版车辆网络大数据通信相关的学术专著1部和2个专著章节;在包括IEEEJSAC、IEEEWCM、IEEETWC、IEEETVT、IEEETITS、IEEENetwork等IEEE系列会刊以及主流通信学术会议上发表/录用论文50余篇;申请美国专利13项;获2014年IEEEGLOBECOM最佳会议论文奖、2015年ICCC、WCSP最佳会议论文奖;担任IEEEAccess,HindawiInternationalJournalofDistributedSensorNetworks的客座编辑。目前,承楠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车联网及先进交通系统,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以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 陈睿副教授(https://web.xidian.edu.cn/rchen/)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综合业务网理论与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车联网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骨干成员,IEEEMember。于2011年取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导师:李建东教授),2014-2015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合作导师:IEEEFellowProf.XiaodongWang),2017-2018年借调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航天五院横向合作课题等项目,先后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973子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主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担任Wiely、Springer、IEEE、Elsevier多个期刊的审稿人,担任AssociateEditorofInternationalJournalofElectronics,Communications,andMeasurementEngineering(IGIGlobal),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多天线、多载波无线通信技术;阵列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交通通信系统;涡旋电磁波等。 李文刚副教授(https://web.xidian.edu.cn/wgli/) 李文刚副教授的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通信关键技术与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关键技术。包括MIMO技术、多用户MIMO技术,协作通信系统、双向通信技术,智能电网,信号处理技术,无线Mesh网络、异构网络融合、抗干扰、高动态、高灵敏度导航接收机等。目前共发表文章8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5篇,申请专利3项。 朱丽娜讲师(https://web.xidian.edu.cn/lnzhu/)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IEEEMember。于2015年取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并留校(获“校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导师:李兵兵、李长乐教授)。于2014-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访学(合作导师:王新兵),2016-2017年悉尼科技大学访学(合作导师:GuoqiangMao)。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中国/陕西省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子课题等项目共计6项,先后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陕西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在国内外主流期刊发表论文21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多次参加车联网相关国际会议(如IEEEWCNC,IEEEVTC,IEEEICC等)并任会议志愿者/chair;担任IEEETransactionsonMobileComputing,Transactionson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IEEETransactionsonVehicularTechnology等知名期刊审稿人。 肖潇讲师(https://web.xidian.edu.cn/xiaoxiao/)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于2004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于2009年于浙江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于2019年加入田纳西大学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担任研究员。肖潇博士的研究方向包括无线网络架构,智能交通系统,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 惠一龙讲师(https://web.xidian.edu.cn/ylhui/)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车联网络构建、资源分配以及控制决策,主要包括车联网、内容分发、资源分配、移动计算、边缘计算网络,无人驾驶系统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等。在车联网相关领域发表期刊及国际会议学术论文20余篇(包括IEEEJSAC,IEEETVT,IEEETITSIEEETETC等TOP期刊),并担任IEEEWCSP、IEEECyberSciTech、IEEEACCESS、InternationalJournalofCommunicationSystems)、IEEETVT以及IEEETITS等通信及交通领域会议及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招生要求 ATT-LAB 我们的团队期待您的加入! 您的任何咨询都是我们的荣幸! 团队优势 (1)课题组研究方向聚焦车联网、智能交通系统及无人驾驶等前沿领域,具有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科研平台。 (2)课题组科研经费充足,可发放较高的科研补助。 (3)课题组与国外著名高校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可支持国外高校访学交换。 (4)课题组论文专利等科研成果丰富,可为研究生获得奖学金助力加分。 (5)课题组长期与国内顶尖企业及机构展开项目合作,可助力研究生实时掌握企业需求。 (6)课题组研究氛围融洽,辅导结构合理,研究计划根据研究生特长和喜好量身定制。 招生要求 招收硕士研究生5-6名,博士生(包括直博生)1-2名 要求在数学、英语、软件设计、硬件开发等方面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长,满足以下要求之一者优先考虑: (1)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并愿意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者; (2)参加过数学模型竞赛,并取得较好成绩者; (3)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者(阅读、写作和交流能力); (4)参加过程序设计大赛,并取得较好成绩者; (5)在算法研究和软件设计或者硬件开发方面具有浓厚兴趣并有一定经验者。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