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思科蓝公众号
1977年,江苏徐州,中国致公党员,博士/博后 1. 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 2011/07–至今, 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物理系 2014/09–2015/09,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子物理系,访问学者,合作教授:吴蔚 教授 2008/06–2011/07,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及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合作导师:王振林 教授 2004/05–2007/12,东莞新科磁电厂(SAE Magnetics Ltd.(HK) (TDK集团),真空工序开发部,高级工程师 2003/07-2003/09, 中科院北京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实验室刘云圻院士课题组访问研究 教育背景 2004/03-2007/12,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博士 2000/09-2003/07,青岛科技大学,材料学院,硕士 1995/09-1999/07,青岛科技大学,学士 主持项目 1、国家自然基金上项目,11574270,金属Bowtie结构耦合电场强度的调控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研究,2016/01-2019/12,73万(直接经费),在研,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104135,超薄类金刚石薄膜包覆金属微纳结构的奇异的表面等离激元特性及引发的表⾯增强拉曼散射,2012.01-2014.12,26万,已结题,主持 3、浙江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LY15A040005,超薄ta-C包覆Ag Bowtie结构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研究,2015.01-2017.12,8万,已结题,主持 4、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主持),毛细管力诱导的金属微纳耦合结构的光学性能研究(立项号:M30053,金额:3万),2017.05-2019.05. 5、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主持),超薄四⾯体碳膜修饰银Bowtie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性能研究(立项号:M27007,金额:6万),2014.05-2016.05. 6、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主持),超薄DLC介质薄膜修饰金属微纳结构的奇异的表面等离激元性能研究(立项号:M25003,金额:4万),2012.01-2013.12. 成果 (1) 刘凡新,南京大学首届(2012年度)校级优秀博士后称号。 (2)王振林,陈卓,詹鹏,章建辉,刘凡新,董雯;江苏省科学技术⼀等奖(2018年度);成果名称:金属微纳结构材料的精确制备、光学新效应及应⽤基础。 (3)王振林,陈卓,詹鹏,章建辉,刘凡新;2019年度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成果名称:金属微纳结构材料的精确制备、光学新效应及应用基础。 (4) 中国授权发明专利:基于类金刚石薄膜修饰⾦属纳⽶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衬底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910234586.7 ,刘凡新,王振林。 (5) 中国发明专利(审查阶段):一种表面增强拉曼衬底的制备方法,2017.9.14,中国,申请号:201710825180.0,刘凡新。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