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思科蓝公众号
鲁显楷,男,1981年8月生,山东曹县人,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陈焕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一直从事于氮沉降全球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关键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影响方面的研究。在氮沉降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研究领域方面,提供了新的机理认识,受到国际同行关注和肯定,在热带亚热带区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重点项目、优青基金、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973计划项目课题等多项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共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46篇;被SCI论文他引1500余次。2016年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并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和国际会议。 在生物和非生物学过程方面取得了受国内外同行关注和认可的多项研究成果。非生物过程方面:(1)发现氮沉降加剧热带森林土壤酸化,揭示了长期氮沉降影响热带森林土壤缓冲能力的机制;(2)发现“氮饱和”的成熟林仍然是不可忽视的“氮汇”,揭示了土壤有机碳积累的新机制,丰富了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理论。生物过程方面:(1)发现长期氮沉降可改变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模式、威胁“富氮”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提出了植物适应性新假说;(2)发现长期氮输入可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揭示了微生物适应“富氮”生态系统的机制,并重新评估了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磷限制假说。这些成果探讨了森林生态系统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响应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们对全球变化背景下生物地球化学机理的认识,有助于推动中国在氮循环研究领域的发展。 主要学习经历: (1)1999.9–2003.7:山东莱阳农学院,园艺,学士 (2)2003.9–2008.2: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学,博士 主要工作经历: (1)2008.3-2011.5: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 (2)2011.6-2016.7: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3)2016.8-至今: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陈焕镛研究员 (4)2013.3-2014.4: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植物与微生物学系,访问学者 (5)2017.1-2019.1: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学系,高级访问学者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优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森林生态系统氮素生物地球化学(41922056,2020.1-2022.12),130万元,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氮沉降的去向、储存及其机理(41731176,2018.1.1-2022.12.30)286万元,第二主持。 (3)中科院青促会基金项目:南亚热带季风常绿落叶林森林氮素水文学过程(NO.2015287,2015.1-2018.12),60万元,主持。 (4)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青年人才基金:氮沉降对南亚热带自然森林生态系统磷素循环的影响(Y561021001,2015.10-2018.9),35万元,主持;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长期氮沉降影响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可溶性有机碳流失的过程与机制(31370498;2014.1-2017.12),83万元,主持; (6)973计划项目:森林生态系统活性氮循环机制及其环境效应研究(2014.1-2018.8;2014CB954400),500万元,第二主持(负责经费100万);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氮沉降影响南亚热带森林土壤缓冲能力的机制(30900202;2010.1-2012.12),22万元,主持; (8)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长期高氮沉降下南亚热带森林植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KSCX2-EW-J-28;2011.1-2013.12),21万元,主持。 获奖及荣誉: (1)2019年,荣获2018年度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优秀青年科学家奖; (2)2016年,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群落稳定性与土壤固碳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理(排名第5); (3)2016年,入选2015年广东省“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青年拔尖人才 (4)201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5)2015年,荣获2014年度“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十佳青年优秀学术论文”; (6)2011年,荣获首届“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十佳青年优秀学术论文”。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