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万宝年
  • 所属院校: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所属院系:
  • 职称: 研究员
  • 导师类型:
  • 招生专业:
  •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托卡马克等离子体诊断和物理实验。 等离子体物理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1978.09-1982.07 扬州师范学院物理系,获理学学士; 1982.08-1985.07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专业, 获理学硕士; 1985.08-1987.08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等离子体物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1987.09-1988.03 中国科技大学,德语培训; 1988.04-1991.09 德国维尔茨堡(Wuerzburg)大学物理系激光物理和气体动力学专业,获理学博士; 1991.10-1993.05 德国维尔茨堡(Wuerzburg)大学博士后; 1993.06-1996.09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6.10-1998.12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9.01-2005.02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托卡马克物理实验室主任; 2005.03-至今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长期从事等离子体物理诊断和实验研究,在HT-7超导托卡马克物理实验中获系列重大成果。包括:1、诊断发展:光谱测量:10多套。辐射测量:SX-XUV、AXUV阵列。边界探针:两套,多种位型。电磁测量:整套(HT-7正在研制)。能谱阵列:HX两套,SX单道(多道在研)。HT-7U诊断初步方案和布局。2、物理研究:杂质行为:杂质输运、涨落、再循环。约束输运:HT-6M边界OH加热、 HT-7 IBW约束改善、波波协同、壁处理前后。边界行为:湍流机制、Zonal流。粒子再循环:谱形分析、再循环机制。与壁相互作用:杂质抑制、边界条件。发表论文超过50篇。曾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