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思科蓝公众号
个人概况 山东聊城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并参与多个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获中国石油大学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等称号。 教育经历 2001年-2004年,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 1998年-2001年,天津大学,热能与制冷系,硕士 1994年-1998年,石油大学(华东),机械系,学士 工作经历 2019年7月-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能源学院,教授; 2014年1月-2019年6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 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问学者; 2006年3月-2013年12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 2005年8-11月,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活塞机械研究所,访问学者; 2004年-2006年,天津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后。 主讲课程 本科生:《内燃机结构与原理》、《能源技术概论》、《传热学》、《热力学与发动机》等; 研究生:《高等工程热力学》、《汽车发动机前沿技术》、《高等燃烧学》。 研究生指导情况 毕业:李会杰,孟祥丰,程刚,王美英,刘月勤,张蒙,张春红,刘道建,张为文,安铭,张静,魏佳男,张洪东,周于翔(合作指导),李敏(合作指导),孟嫚嫚(合作指导),田春燕(合作指导);在读:王昕怡,李博文,王迪,王士铎,南知鎔,李雪萌,孙良良,肖淑文。 承担科研项目 1、高强化汽油机条件下低碳醇调合汽油抗爆性及自燃机理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0~2023; 2、调合燃油组分对汽油机低不可逆性工作过程影响机理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2~2015; 3、直馏燃油对低温燃烧柴油机燃烧及排放影响规律的基础研究,山东省优秀中青年奖励基金,2012~2014; 4、低碳混合醇调合汽油对增压汽油机爆震燃烧影响机理的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2019; 5、基于复合材料原位脱碳的低质废弃物定向热转化过程机制-合成燃料应用性能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联合基金,2016~2019; 6、醇类燃料影响火花点火发动机爆震燃烧的机理研究,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7~2018; 7、炼化企业主要动设备能效测试标准及评价方法适应性研究,企业委托,2016~2018; 8、分布式能源工程评价模型的搭建及软件编制,企业委托,2017~2019; 9、海洋石油平台柴油机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企业委托,2018~2019;等等。 获奖情况 石油生产及炼化过程的能量检测及评价方法,山东省科技厅鉴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二等奖;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政府一等奖,2012年; 荣誉称号 优秀教师,2013年;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年骨干教师,2012年; 学术著作 冯洪庆,马永编,《内燃机构造与原理》,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6年 专利 石油生产及炼化过程能量检测及评价分析软件V1.0,2012SR019483,2010.12(软件著作权) 其他 教育理念:师生平等;自由理想;因材施教;发挥潜能;追求完美;健康和谐; 探索科学问题,服务工程实践。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