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戴君武
  • 所属院校: 中国石油大学
  • 所属院系: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 招生专业:
  • 研究领域: 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相关研究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2002年8月-2004年1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 2000年2月-2001年2月,香港理工大学,结构抗震-博士论文研究 1997年9月-2002年3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1994年9月-1997年7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力所,矿山建设工程&结构工程 1990年9月-1992年7月,天津大学,结构工程 1988年9月-1992年7月,阜新矿业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工作经历 1992年7月-2001年10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助教、讲师。 2001年9月-现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副研究员/硕导&研究员/博导。历任结构工程研究室副主任、科技发展部主任,现为“工程抗震防灾韧性技术”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研究员。 2003年9月-2003年12月:香港理工大学,结构抗震,ResearchAssociate。 2004年3月-2004年7月、2005年3月-2005年8月:美国多学科地震工程研究中心MCEER,结构抗震,高访学者。 著作 《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之工程震害》(2018)、《青海玉树7.1级地震震害》(2016)、《生命线工程震害图集》(2015)、《SeismicDesignGuideforLow-RiseConfinedMasonryBuildings》(2012,EERIWHE-2011-02);《工程力学疑难解析》(2004)。 研究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市及城市群地震重灾区现场人员搜救技术研究(2135万),2018.12-2021.12,项目负责人 国家自然基金,瓷柱型高耸电气设备多重环式调谐质量阻尼减震技术研究(87万),2015-2018,负责人。 国家自然基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失效机理与抗倒塌能力评估(37万),2011-2013,负责人。 国家自然基金,基于3D瞬态参数特征分析的直下型强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破坏机理研究(25万),2007-2009,负责人。 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大型结构地震灾变数值模拟系统验证(220万),2013-2015,专题负责人。 国家科技支撑,城市工程地震灾害模拟与评估系统研发及应用示范(1500万),2015-2017,专题负责人。 国家科技支撑,高烈度区工程结构易损性研究(780万),2012-2014,专题负责人。 国际科技合作,基于多性态需求的结构地震安全关键技术研究(350万),2012-2014,专题负责人。 国家973计划,城市工程的地震破坏与控制(2450万),2007-2011,专题负责人。 地震行业专项,城市工程系统地震安全性及可恢复性评价理论研究(242万),2015-2017,负责人。 地震行业专项,基于GIS的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科学化决策辅助系统(100万),2008-2012,负责人。 地震行业专项,不同建筑废墟结构被压埋人员搜救关键技术(493万),2012-2014,负责人。 地震行业专项,核电厂抗震设计关键技术研究(479万),2012-2014,专题负责人。 地震行业专项,汶川8.0级地震建筑震害研究及震害数据库建设(413万),2010-2014,专题负责人。 地震行业专项,中小学校建筑的损伤机理和加固后安全性评价,2010-2013,专题负责人。 地震局指令,雅安芦山强烈地震应急与工程震害科学考察,2013-2014,负责人。 咨询研究,故宫博物院地震应急预案编制、文物及文物建筑防震评估与保护技术研究,2008-现在,负责人。 咨询研究,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等10余项各类工程隔震设计分析,1996-现在,负责人。 咨询研究,两项1000MW级超大型冷却塔地震模拟实验研究,2011-2016,负责人。 咨询研究,三项超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分析及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1996-现在,参加1负责2。 咨询研究,中石油吉林油田地震后受损建筑物安全鉴定检测,2013-2014,负责人。 咨询研究,数项房屋抗震鉴定及长春市教育系统校舍安全工程抗震安全性鉴定,2003-现在,负责人。 咨询研究,数项核电设备抗震性能分析与振动台鉴定试验,2003-现在,负责人。 咨询研究,数项大型变压器/互感器设备抗震性能分析与振动台试验,2001-现在,负责人。 咨询研究,数项物探模拟地震震动对环境及建筑物影响评估,2006-现在,负责人。 咨询+科研,云南省设计院隔震大楼动力特性原位试验、震损建筑物动力特性原位测试,2008-现在,负责人。 主要成果及获奖情况 2016年,大型复杂结构在线混合试验关键技术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7年,大跨空间结构强震损伤演化机理及抗震性能提升关键技术,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2年,《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华厦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3年,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缩尺模型一致相似律及其应用研究,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3年,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缩尺模型一致相似律及其应用研究,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5年,性态抗震设计中的扭转振动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 个人荣誉 2007年10月获入选“中国地震局新世纪优秀人才百人计划” 2008年度全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先进个人。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