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思科蓝公众号
个人简介 长期从事油气储运工程的教学与科研,以易凝高粘原油流变学与输送技术、油气管道安全可靠性为主攻方向,先后主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教育部、北京市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科研项目60余项,在易凝高粘原油流变学及改性输送、易凝高粘原油管道流动安全性评价、冷热原油交替输送等方面取得重要理论创新和工程应用成果;在国内外刊物和会议发表论文28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20余篇,合作出版教材、专著9部;培养(已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140余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及教学奖11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市第十一至十三届政协委员。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8.10-1982.07华东石油学院机械系油气储运专业,本科 1982.07-1984.08华东石油学院机械系储运教研室,助教 1984.09-1987.06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油气储运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7.06-目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助教、讲师(1988)、副教授(1991)、教授(1996)、博士生导师(1998);历任储运实验室主任、储运教研室副主任、储运教研室(系)主任、油气储运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期间,1994年-1998年在职攻读并获油气储运工程博士学位。 科研项目 1.含蜡原油常温输送机理及流动改性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534007,2016-2020) 2.深水环境下易凝高黏原油-天然气输送系统流动保障基础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134006,2012-2016) 3.基于可靠性的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部主任基金项目(50944030,2010) 4.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北京市教委,2008-2011 5.含蜡原油流变性与蜡晶形态及结构关系的研究,教育部重点项目,2004-2006 授权发明专利 1.张劲军,苏怀,杨楠,王馨艺,张宗杰.一种天然气管网供气可靠性的评价方法及装置,20160907,ZL201610213385.9 2.张劲军,冯凯,马晨波,张永星,陈朝辉.一种用于改善液体流动性的装置及其应用.授权,20170922,ZL201610357677.X 3.宇波,张劲军,张欣雨,于鹏飞.含蜡原油管道运行参数确定方法及装置,授权20170728,ZL20140100130899.9 4.韩善鹏,李鸿英,张劲军.一种蜡分子扩散系数的测试方法,授权,20151125,ZL201310507197.3 学术奖励 1.我国油气战略通道建设与运行关键技术,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0)。 2.含蜡原油管道蜡沉积预测技术研究与应用,2016年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 3.易凝高黏原油管道输送仿真技术及其工程应用,2015年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 4.西部能源战略通道多品种原油安全高效输送技术研究,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4) 5.管道输送中原油流动特性量化表征及其应用研究,2012年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 6.多品种原油同管道高效安全输送新技术,201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 7.原油管道停输凝管概率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2014年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4) 8.原油流变学与改性输送技术研究,200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 9.西部原油长输管道常温输送技术研究,2001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 10多种原油混输流变性的研究,2007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4) 11.热油管道非稳态水力热力计算及管道热力特性模拟研究,200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4) 12.学科引领、创新驱动、特色发展、开放培养的博士生培养模式,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2013 13.“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9 14.“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学位委员会,2008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