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曹卫东
  • 所属院校: 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所属院系:
  • 职称: 研究员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研究领域: 1990年开始,围绕绿肥作物生产利用技术创新与集成、绿肥综合效应评价及机理机制等方向开展研究,同时探索基于绿肥的农业清洁生产产业化路径。当前主要研究兴趣方向为绿肥参与养分循环过程的植物营养学、环境化学和分子生态学机制以及绿肥产业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化。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曹卫东,男,安徽枞阳人,1968年10月生于安徽贵池。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学习经历 1997/09-2000/07,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营养学,博士 1986/09-1990/07,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本科 工作经历 2010/01-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 2004/01-2009/1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5/10-2003/1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原土壤肥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1/10-2003/09,日本筑波大学,博士后 1990/07-1995/09,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实员 科研项目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CARS-22),2017-2020,首席科学家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201103005),2011-2015,首席专家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200803029),2008-2010,首席专家 奖励荣誉 主要奖励 稻田绿肥-水稻高产高效清洁生产体系集成及示范(2012~2013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第一) 南方稻田绿肥-水稻高产高效清洁生产体系集成及示范(2012年度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 第一) 有机矿化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的研发和应用(2016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二) 稻田绿肥轻简高效生产利用技术创新与应用(2018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 稻田绿肥-秸秆协同还田技术集成应用(2016-2017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 第三) 主要绿肥作物生产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2015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三) 西北灌区绿肥高效农作体系及地力提升技术创新(2013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六) 主要荣誉 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国务院特殊津贴 成果(限省部级一、二等奖) (1)稻田绿肥-水稻高产高效清洁生产体系集成及示范(2012~2013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第一) (2)南方稻田绿肥-水稻高产高效清洁生产体系集成及示范(2012年度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 第一) (3)有机矿化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的研发和应用(2016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二) (4)稻田绿肥轻简高效生产利用技术创新与应用(2018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 (5)稻田绿肥新品种选育及“高效与轻简化”双靶标生产利用技术(2017年度大北农科技奖植物营养奖(共享),第四) (6)稻田绿肥-秸秆协同还田技术集成应用(2016-2017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 第三) (7)主要绿肥作物生产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2015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三) (8)西北灌区绿肥高效农作体系及地力提升技术创新(2013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六) 研究方向和成果 1990年开始,围绕绿肥作物生产利用技术创新与集成、绿肥综合效应评价及机理机制等方向开展研究,同时探索基于绿肥的农业清洁生产产业化路径。当前主要研究兴趣方向为绿肥参与养分循环过程的植物营养学、环境化学和分子生态学机制以及绿肥产业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化。 近十几年来,带领全国绿肥团队,开展了大规模联合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丰富了绿肥种质资源,研发了一批绿肥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优化了适宜我国主要农区及果园的绿肥技术体系;明确了绿肥培肥、增产、节肥效应,揭示了绿肥作用的部分机理机制,发展了绿肥学科基础理论;构建了绿肥人才队伍和联合定位试验网络,奠定了绿肥未来科学研究基础。曹卫东,男,安徽枞阳人,1968年10月生于安徽贵池。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学习经历 1997/09-2000/07,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营养学,博士 1986/09-1990/07,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本科 工作经历 2010/01-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 2004/01-2009/1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5/10-2003/1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原土壤肥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1/10-2003/09,日本筑波大学,博士后 1990/07-1995/09,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实员 科研项目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CARS-22),2017-2020,首席科学家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201103005),2011-2015,首席专家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200803029),2008-2010,首席专家 奖励荣誉 主要奖励 稻田绿肥-水稻高产高效清洁生产体系集成及示范(2012~2013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第一) 南方稻田绿肥-水稻高产高效清洁生产体系集成及示范(2012年度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 第一) 有机矿化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的研发和应用(2016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二) 稻田绿肥轻简高效生产利用技术创新与应用(2018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 稻田绿肥-秸秆协同还田技术集成应用(2016-2017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 第三) 主要绿肥作物生产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2015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三) 西北灌区绿肥高效农作体系及地力提升技术创新(2013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六) 主要荣誉 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国务院特殊津贴 成果(限省部级一、二等奖) (1)稻田绿肥-水稻高产高效清洁生产体系集成及示范(2012~2013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第一) (2)南方稻田绿肥-水稻高产高效清洁生产体系集成及示范(2012年度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 第一) (3)有机矿化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的研发和应用(2016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二) (4)稻田绿肥轻简高效生产利用技术创新与应用(2018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 (5)稻田绿肥新品种选育及“高效与轻简化”双靶标生产利用技术(2017年度大北农科技奖植物营养奖(共享),第四) (6)稻田绿肥-秸秆协同还田技术集成应用(2016-2017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 第三) (7)主要绿肥作物生产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2015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三) (8)西北灌区绿肥高效农作体系及地力提升技术创新(2013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六) 近十几年来,带领全国绿肥团队,开展了大规模联合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丰富了绿肥种质资源,研发了一批绿肥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优化了适宜我国主要农区及果园的绿肥技术体系;明确了绿肥培肥、增产、节肥效应,揭示了绿肥作用的部分机理机制,发展了绿肥学科基础理论;构建了绿肥人才队伍和联合定位试验网络,奠定了绿肥未来科学研究基础。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