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郭维
  • 所属院校: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所属院系:
  • 职称: 研究员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研究领域: 我们研究团队主要从事仿生离子通道的构筑及其作为能量转换器件的研究,重点解决纳米孔道内的非对称离子输运和纳米孔道功能化的问题。迄今,已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45篇,其中27篇发表于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占比达60%(近5年,该比例达到70%),包括J.Am.Chem.Soc.(3篇),NatureCommunications(1篇),Angew.Chem.Int.Ed.(1篇),Adv.Mater.(7篇),Adv.Funct.Mater.(7篇),EnergyEnviron.Sc...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1982年生于北京,成长于军队科研机构大院,北京大学博士,中共党员。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获得者,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招生招聘: (1) 英雄当不问出身。我们不以 985,211,双一流作为评价标准。有丰富科研经历和文章发表,熟悉我们研究方向的申请者优先。推免,学硕,普博名额每年都有。 (2) 考研不易,能够坚持走到最后的人,都是好样的。我们每年招生都会留一个名额给考研的学生,希望每一个热爱科学的孩子都能有继续深造的机会。 (3) 来中科院,你能接受一个完整的学术训练。我们每年博士生指标比硕士生多,你不用担心3年后还要面临考博的问题。博士生入学采用申请-审核制,没有笔试。 有意加入我们的小伙伴,欢迎来信咨询 (guowei@mail.ipc.ac.cn)。随信请附个人简历,包括自我介绍,及参与科研活动的情况。以下我们发表的几篇重要 Review 可以帮助你,用最短的时间,了解我们的研究方向: 1. 仿生纳米孔道的非对称离子输运特性,包括离子整流和非对称扩散行为,都源自于与通道结构或者电解质环境相联系的若干非对称因素。利用这种非对称的离子输运行为,我们的研究团队发展了基于仿生智能孔道的能量转换,分子检测,和纳米流体电路等应用方向,引领了该领域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本课题组关于仿生纳米孔道的工作可在如下文章中找到 [Asymmetric Ion Transport through Ion-Channel-Mimetic Solid-State Nanopores, Acc. Chem. Res. 2013, 46, 2834]。 2. 使用仿生离子通道进行盐度差能转换,是对以往基于离子交换膜技术的重要发展。她以部分牺牲选择性为代价,却大幅提升跨膜传输的离子通量,从而显著提升输出功率;二维材料体系的引入,解决了纳米孔道的规模化制备和跨尺度集成问题,向实用化迈出了 重要一步。我们在基于一维和二维仿生离子通道的能量转换方面的系列进展,以 Research News 形式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 [Adv. Mater. 2017, 29, 1702773]。 3. 我们在一维和二维仿生离子通道中非对称输运特性的系列工作以“仿生离子通道研究进展:从一维到二维”为题,总结发表于《中国科学:化学》[中国科学:化学 2017, 47, 734],并被选为封面文章做重点报道。我们以受生物启发的思想为切入点,系统总结了二维纳米流体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当前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综述发表于《Chemical Society Reviews》[Chem. Soc. Rev. 2017, 46, 5400]。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