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王四宝
  • 所属院校: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 所属院系:
  • 职称: 研究员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研究领域: 媒介昆虫与微生物相互作用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2003年9月- 2006年12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 2007年1月- 2009年8月,美国马里兰大学昆虫学系,博士后 2009年9月- 2013年2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子微生物与免疫学系,博士后 2012年10月-至今,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 2014年获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国家人社部“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 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Science、PNAS、PLoS Pathogens、Trends in Biotechnology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和特邀综述。 研究工作 蚊子是疟疾、登革热等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蚊虫与微生物(肠道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在长期博弈和协同进化过程中演化出互利共生、致病寄生和免疫防御等多样的互作关系和调节机制。我们以模式昆虫(按蚊等)及其相互作用的微生物为研究对象,以生物互作为主线,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功能基因组学、分子免疫学、现代遗传学、微生物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手段,研究昆虫-肠道微生物/病原微生物互作中的调控基因和信号通路,破译昆虫与微生物互作中的分子识别、宿主免疫调控、微生物共生保护或感染传播等分子机理。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理解昆虫发育、协同进化、蚊媒病传播机制、微生物共生或致病机理等重要科学问题,也为研发安全高效的害虫生物防治、疟疾等蚊媒病传播阻断控制以及益虫保护等创新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单元 中国科学院昆虫发育与进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主要成果 1.解析昆虫肠道微生物在宿主和病原互作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发现和揭示病原真菌操纵肠道菌群促进杀虫的新机制 (PNAS, 2017)。 2.发展了利用工程化的肠道共生菌阻断蚊媒疾病传播的新策略(PNAS, 2012;Trends in Biotechnology,2013);首次发现了能持续跨代传播的按蚊共生细菌,即可由雄蚊通过交配水平传递给雌蚊,也可经雌蚊产卵垂直传播给后代蚊虫,从而能在蚊群中快速散播;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同时分泌表达多个不同抗疟机制的效应蛋白工程菌株,能在多种按蚊肠道内抑制或杀灭多种疟原虫,使按蚊成为无效疟疾媒介,为从源头上阻断疟疾传播提供新“武器”,也为其它蚊媒传染病和植物虫媒病害的防控开辟了新的思路(Science, 2017)。 相关新闻 2021年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外招博士申请-考核制导师名单 2020.11.04 中国共产党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2020.09.11 枫林园区导师与专业 2020.08.13 2020 2020.06.02 王四宝研究组揭示杀虫真菌侵染结构附着胞分化形成的表观遗传机制及调控通路 2020.05.12 王四宝研究组揭示杀虫真菌侵染结构附着胞分化形成的表观遗传机制及调控通路 2020.03.26 王四宝研究组发表“蚊虫微生物组与疾病控制”的综述论文 2020.02.07 王四宝研究组发表“蚊虫微生物组与疾病控制”的综述论文 2020.01.13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博士生武宁宁、黄永财、王燕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年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 2020.01.07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第三届“攸跻论坛”成功举办 2019.12.13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