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思科蓝公众号
苗来成,1966年出生于河南省漯河市。学习与工作经历: 1984.09—1988.07: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地质矿产调查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8.09—1991.07:昆明工学院地质系地质与勘探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7.09—2000.06: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获博士学位 1991.07—1994.07:冶金工业部天津地质研究院,助理工程师 1994.07—2000.06:冶金工业部天津地质研究院,工程师 1995.06—1995.09: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访问学者 1998.10—1999.01: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访问学者 2000.06—2001.02:冶金工业部天津地质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2001.02—2003.06: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后 2003.06—2004.1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项目聘用(高级工程师) 2004.12—2017.0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7.01—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学科类别: 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羌塘-班怒成矿带成矿规律与资源远景评价(2019.06-2023),国家专项“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子专题,参加 蒙古东北部克鲁伦缝合带大地构造组成与演化(2018-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负责人 复合造山成矿系统的区域背景对比(2017-202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北方东部复合造山成矿系统深部结构与成矿过程》,子课题负责人 蒙古国西部增生构造演化及其成矿效应(2017-2020),中国科学院对外合作重点项目,负责人 地月系统演化的动力机制及其响应(2018-2019),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B培育项目“数字月球与地月系统演化”之课题,参加 松辽盆地前中生代基底年代-构造格架研究(2013-2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负责人 亚欧大陆大地构造系列图编制(2012-2017),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4负责人 北山—蒙古戈壁天山成矿带构造与成矿时空对比研究(2011-2015),中国地质调查局,第二负责人 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构造恢复与大陆动力学背景分析(2008-2012),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参加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构造变形及盆山耦合作用研究(2008-201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参加 北兴安岭蛇绿岩及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增生构造(2008-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负责人 华北陆缘增生过程中的成矿作用和找矿前景(2006-201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参加 北兴安岭地区变质杂岩构造属性研究(2005-2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负责人 山东半岛-朝鲜半岛克拉通基底和造山带对比研究(2003-2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参加 中国北方造山带东段大规模成矿的动力学背景(2000-200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参加 河南文峪金矿床矿体定位预测研究(2000-2001),国家黄金管理局项目,负责人 华北克拉通北缘金矿成矿条件和矿床成因研究(1997-1999),中国-西澳经济技术基金,中方技术负责 山东招远曹家洼金矿矿体深部定位预测(1997-1998),招远黄金集团,参加 中国和西澳绿岩型金矿床对比及其勘查意义(1994-1996),中国-西澳经济技术基金,参加 广东高要河台高村金矿床合理生探网度的确定(1992-1994),国家黄金局,负责人 中国大型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方向和成矿区划(1991-1994),国家黄金局,参加 获奖及荣誉: 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2002 《中国和西澳绿岩型金矿床对比及其勘查意义》,1998,冶金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3获奖人) 《中国大型金矿床地质条件、找矿方向和成矿区划》,1994,冶金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获奖人)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