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魏钟鸣
  • 所属院校: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所属院系:
  • 职称: 研究员
  • 导师类型:
  • 招生专业:
  • 研究领域: (1)低维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和光电功能器件; (2)有机小分子的自组装和分子电子学器件; (3)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光电器件。科研项目 (1)百人计划启动基金,主持,市地级,2015-02--2018-12 (2)低维半导体光电器件创新国际团队,参与,部委级,2015-05--2017-12 (3)自组装分子异质结器件及其整流效应,主持,国家级,2016-01--2019-12 (4)二维半导体材料异质结的原位生长和光电功能器件,主持,国家级,2016-01--2018-12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魏钟鸣,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5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2010年7月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导师:朱道本院士。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Prof.ThomasBjørnholm。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化学系任助理教授(AssistantProfessor)。2015年2月加入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任研究员,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主要从事低维半导体(如二维原子晶体等)的光电特性研究。 主要学术研究内容和成果: 在低维半导体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等前沿领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1)新型低维半导体材料及其异质结的制备与光电功能器件。首次报道了一种二维材料的新型合金体系(Co0.16Mo0.84S2),和一种薄层MoSe2的纳米花状结构,均展示出优异的光电性能。首次发现采用MoS2和WS2薄层材料构成异质结时可以表现出双极性输运性能,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关注。(2)基于自组装二维单分子层的分子器件。采用具有刚性结构的OPE(聚苯乙炔撑)骨架和具有电化学活性的TTF(四硫富瓦烯)基团相结合,从实验和理论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分子结构和电学输运性能之间的关系,成功地拓展了分子电子学的研究对象。(3)有机半导体光电器件。在相关领域首次报道一系列新型有机小分子半导体材料(例如:二(苯并吩噻嗪)并吡咯及其衍生物的单晶,酞菁铜Langmuir-Blodgett膜二维单分子层)的场效应晶体管,有效拓展该方向的研究体系,并显示出在传感器和有机集成电路方面的潜在应用。 已经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在Adv.Mater.;J.Am.Chem.Soc.;ACSNano;Adv.Funct.Mater.;Nanoscale;Appl.Phys.Lett.等国际知名期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多篇。多次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纳米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包括留学生)全英文授课,主讲《SynthesisandFabrication》课程。 承担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571415,自组装分子异质结器件及其整流效应,2016/01-2019/12,67万元,在研,项目主持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502283,二维半导体材料异质结的原位生长和光电功能器件,2016/01-2018/12,20万元,在研,项目主持人 (3)中国科学院海外知名学者项目,“低维半导体光电器件”创新国际团队,2015/01-2018/12,300万元,在研,参加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