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刘连新
  • 所属院校: 青海大学
  • 所属院系: 土木工程学院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 招生专业:
  • 研究领域: 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刘连新教授,男,汉族,1957年生,青海省西宁市人,中共党员,同等学力研究生,土木工程教授,国内高级访问学者。被聘为西宁市工业项目专家咨询组成员---建材组组长,青海省土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高性能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委员,建筑材料学科、学术带头人,高原特色建筑材料研究所所长,省级重点实验室“高原建筑材料实验室”负责人,土木工程省级重点学科负责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专家,青海省第二批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材料学科硕士生导师。承担《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生态建材与环保》、《土木工程材料》、《建筑施工》、《建筑材料》、《无障碍设计》等课程的本科与研究生教学工作。在“十五”期间,结合青海土木工程建设的实际,积极开展了科研攻关、技术开发与服务、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和人才培养等工作,为青海省建设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2006年7月被建设部授予“‘十五’建设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光荣称号。2007年5月被聘为青海省建筑业协会专家库专家。2006年被批准为青海省第二批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 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西部高海拔、高寒地区抗盐渍侵蚀建筑材料与技术研究》(2002AA335020)、《青藏高原严酷环境中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研究与应用》(2003AA33X100);主持完成了青海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高强耐水复合石膏的研制》(2005-G-251)、《透水性生态混凝土的制备及其应用推广》(2006-N-551)等科研项目6项。现正在主持青海省科技厅项目《青藏高原新型路基结构与材料技术研究》(2009-G-204)、《洁净能源在三江源区建筑节能中的综合利用》(2010-N-S01)、《高海拔地区盐渍土水盐运移规律及输电线路塔基防腐耐久性研究》、《西宁火车站综合改造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材料耐久性:抗硫酸盐腐蚀-AAR-氯离子扩散的耦合作用性能研究”等项目。完成了青海省建筑材料技术开发应用项目3项,开发研制了混凝土抗盐渍腐蚀的专用外加剂:“KYZ系列混凝土外加剂”,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zl-200510020650.3)。发表研究论文48篇,其中15篇为核心刊物,2篇在《EI》和《CA》上收录。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编写青海省地方标准《麦富纤维及工程应用》DB63/T945—2010,出版《高原环境建筑材料》、《无障碍设计概论》专著2部。1982.1月毕业与青海大学水电系水工专业,本科、学士。 1982.1~1987.12在青海大学水电系任教。 1986~1988年在华北水力电力大学水工结构专业研究生班结业。 1988.3~1992.7在青海大学学生处工作,任处长。 1992.8~1995.7在青海大学教务处工作,任处长。 1995.8~1998.1在青海大学成教学院工作,任院长。 1998.3~现在在青海大学建工系任教,任系主任、党总支书记。 2000.8~2001.8在中南大学土建学院作高级访问学者。 2010.11.25~2016年任命青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二、教学工作 多年来一直从事土木工程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承担《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生态建材与环保》、《土木工程材料》、《建筑施工》、《建筑材料》、《无障碍设计》等课程的本科与研究生教学工作。 三、科研工作 (一)已完成的研究项目: (1)《青海省2000年建材工业科技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省级项目,子课题主持人。 (2)《人造玛瑙卫生洁具的研制》,省级项目,主持人,国内先进水平。 (3)《高原环境对青海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评价研究》,省级项目,子课题主持人,国内先进水平。 (4)“有助于推动残疾人事业的无障碍设计”省级项目,主持人,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 (5)《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四副区坝系优化规划》,部级项目,主要参加人,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 (6)青海省发改委研究项目,《青海省建材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总体思路、方向及任务》,经费5万元,2006.3,主持人。 (7)《高强耐水复合石膏的研制》(2003-G-108)(经费5万元)。青海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3年3月至2006年6月,主持人,成果鉴定结论:国内先进。 (8)《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省级教研项目,2005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人刘连新。 (9)国家863项目《西部高海拔、高寒地区抗盐渍侵蚀建筑材料与技术研究》(2002AA335020)(经费70万元)。2002~2005年,主持人,评价结论:优秀。 (10)国家863项目《青藏高原严酷环境中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研究与应用》(2003AA33X100)(经费110万元)。2003~2006年,主要参加人,评价结论:优秀。 (11)《透水性生态混凝土制备及其应用推广》(2006—N—551)(经费15万元)。2006~2008年,青海省科技攻关项目,主持人,成果鉴定结论:国内领先。 (12)《加固补强复合材料的研制与应用》青海省科技攻关项目,主要参加人,2006~2010。 (13)《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2007-G-527),主要参加人,2008~现在。 (14)《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践研究》,青海大学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08年完成,即获校级优秀奖。 (15)《无机复合保温材料的研究》,青海大学校级中青年基金项目,2008~2009年,主要指导人。 (16)《国内外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比较》《高等建筑教育》2009第一期,龚志起;陈柏昆;刘连新;张吾渝;刘青;蒋宁山 (二)在研项目: (1)青海省科技厅项目《青藏高原新型路基结构与材料技术研究》(2009-G-204),主持人。经费15万元。2009~2011年。 (2)青海省科技厅项目《洁净能源在三江源区建筑节能中的综合利用》(2010-N-S01),主持人。经费35万元。2010~2012年。 (3)国家电力总公司项目《高海拔地区盐渍土水盐运移规律及输电线路塔基防腐耐久性研究》子课题,主持人。经费9.6万元。2010~2011年。 (4)西宁市经委项目《西宁火车站综合改造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材料耐久性:抗硫酸盐腐蚀-AAR-氯离子扩散的耦合作用性能研究”子课题,主持人。经费20万元。2010~2017年。 四、教学研究成果 1.《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践研究》,青海大学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08年完成,即获校级优秀奖。 2.《国内外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比较》《高等建筑教育》2009第一期,龚志起;陈柏昆;刘连新;张吾渝;刘青;蒋宁山 3.《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省级教研项目,2005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人刘连新。 4.《有助于推动残疾人事业的无障碍设计》省级项目,主持人,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 5.《对本科工程教育人才素质及其培养模式的思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s1期,独著,核心) 6.《西部地区土木工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探讨》(《高等建筑教育》2005.1)陈柏昆,刘连新 7.《土木工程材料》校级一类课程,立项建设时间:2008~2010年,经费6万元。课程负责人 8.《土木工程材料》校级精品课程,授予时间:2010.11.2,青大校教字〔2010〕89号。课程负责人 9.《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组》省级教学团队,立项建设时间:2010年。团队负责人 五、获奖 获奖名称 颁奖部门 获奖时间 等级 本人排名 《抗盐渍系列混凝土外加剂》ZL200510020650.3 国家专利局 2007.7 国家专利 1 《有助于推动残疾人事业的无障碍设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省教育厅 2005.4 一等奖 1 授予“‘十五’建设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建设部 2006.7 先进个人 1 青海省第二批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 省科技厅 2006 带头人 1 聘为青海省建筑业协会专家 省建设厅 2007.5 专家 1 聘请为“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同行评议专家”,从事重点项目评审工作。 科技部、教育部 2006.10 专家 1 被聘请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从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 教育部 2005.9~现在 专家 1 被授予“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青海大学 2008 校级 1 被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青海大学 2008 校级 1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