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李恒凯
  • 所属院校: 江西理工大学
  • 所属院系: 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
  • 职称: 副教授
  • 导师类型:
  • 招生专业:
  • 研究领域: 遥感建模与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工作 经历 2004.7-至今,在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任教 社会 兼职 江西省土地调查专家库专家;江西省遥感应用协会会员;山西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ResourcesPolicy》、《JournalofAppliedScienceandEngineering》、《测绘科学》、《干旱区地理》、《江西科学》等杂志审稿专家 任课 情况 本科生课程 地理建模原理与方法、GIS空间分析、新生导论与职业规划 研究生课程 地理建模方法及应用、遥感图像处理专题与实践 专著、 专利等 1、一种基于地理实习的辅助教学系统,专利号:ZL201220595121.1,授权时间:2013.8.7 2、一种基于PSR模型的稀土矿区环境压力量化评估方法及系统,申请号:201710136237.6,申请时间:2017.3.9 3、一种多源时序影像的稀土矿区土地毁损与恢复分析方法,申请号:201710379376.1,申请时间:2017.5.25 4、一种多模型融合的房产价格评估方法,申请号:201710645808.9,申请时间2017.8.1 科研获奖及 荣誉 1、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地理信息系统,2013获赣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奖,排名第5; 2、空间信息三维建模和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2013获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二等奖奖,排名第4; 3、“面向工程、科教融合”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2014年获江西省高校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2; 4、2017年5月,“地理学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及其教学辅助系统”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 5、2017年9月,被评为江西理工大学第五届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 6、2016-2018年,指导ESRI杯全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7、2018年,校级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主要科研项目 1、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多源时序遥感数据的稀土矿区土地毁损与恢复过程机制研究(18YJAZH040),2019.1-2021.12,主持; 2、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南方稀土矿区地表扰动的温度分异及遥感辨识方法研究(20181BAB206018),2018.1-2020.12,主持; 3、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面向稀土开采识别的高分遥感影像全卷积神经网络学习方法(GJJ180423),2018.11-2020.12,主持; 4、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客家古村数字保护研究(YG2017066B),2018.1-2019.12,主持; 5、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南方稀土开采环境成本分析及决策研究(JC17111),2018/1-2019/12,主持; 6、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本科生团队知识学习机理及协同创新模式研究(17YB092),2018/1-2020/5,主持; 7、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方离子稀土矿区水土污染的高光谱遥感实验研究(20161BAB206143),2016/1-2018/12,主持,已结题; 8、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离子稀土矿区环境压力的量化评估研究(14YJ20),2015/1-2017/6,主持,已结题; 9、横向课题,数字上饶地理空间数据框架设计与开发项目,2014/1-2014/12,主持,已结题; 10、横向课题,高寒区空间信息管理和服务在线系统,2018.8-2019.12,主持。 其它 1、2015年9月,论文《基于RUSLE模型的赣南地区土壤侵蚀分析》获六届赣闽桂遥感科技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2、2016年10月,论文《基于MOD17A3的南岭山地森林区植被NPP时空分异分析》获得第七届桂闽赣遥感科技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 3、2016年12月,论文《面向对象的离子稀土开采高分遥感影像识别方法》,获江西省稀土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4、2017年10月,论文《南方稀土开采对矿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响应分析-以岭北矿区为例》,获第八届闽赣桂遥感科技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5、2017年6月,硕士研究生阮永俭获2017年江西理工大学夏季优秀学位论文; 6、2017年3月,硕士研究生阮永俭考取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 7、2018年6月,硕士研究生雷军获2017年江西理工大学夏季优秀学位论文; 8、2018年3月,硕士研究生杨柳考取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公开信息,仅作学术交流之目的,非为商业用途。
如若涉及侵权事宜,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将即刻修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86 191 9534 4490。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