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姜永华
  • 所属院校: 集美大学
  • 所属院系: 水产学院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 招生专业:
  • 研究领域: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及干细胞诱导。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姜永华,女,1974.1出生,博士,教授,水产学院副院长,1996.8-至今于集美大学水产学院任教, 2018.10-2019.10在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访学。 教学情况: 主讲“组织胚胎学”、“动物学”、“发育生物学”等本科课程。 科研项目 主持的科研项目: 1、2001.9-2003.9,主持校自然科学基金“南美白对虾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的研究”课题(F01030),2003.10结题。 2、2004.5-2007.5,主持福建省教育厅“中国龙虾消化系统组织学及消化酶活力的研究”课题(JA004243),2008.7结题。 3、2006.5-2008.4,主持省基金“中国龙虾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因子的初步研究”课题(2006J0367),2008.9结题。 4、2010.7-2012.7,主持李尚大集美大学学科建设基金“九孔鲍消化酶性质及其活力影响因子的研究”课题(C510055),2012.7结题。 5、2011.4-2014.3,主持省基金“大黄鱼Sox基因在性腺发育中的作用研究”课题(2011J01228),2015.12已结题。 6、2012.08-2015.08,主持省教育厅“大黄鱼干细胞诱导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课题(JA12194),2015.11结题。 7、2014.1-2016.12,主持国家青年基金“修饰RNAf法建立大黄鱼诱导多能干细胞”课题(B13087),2016.12结题。 8、2016.7-2018.7,主持校博士启动项目“mRNAs介导的大黄鱼干细胞诱导方法初探”(ZQ2017003),2018.7结题。 9、2017.7-2019.7,主持省教育厅“荆眼刺尻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研究”(JAT170304),在研。 10、2018.4–2021.4,主持省基金“基于RNA-seq的荆眼刺尻鱼性腺差异表达基因分析”,(2018J01451)在研。 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1、2017.01.01-2020.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microRNA调控拟穴青蟹卵巢发育的分子机制”(41676161),68万,排名第四,在研。 2、2016.10-2019.09,国家海洋局“十三五”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观赏海洋生物协同创新中心与产业化”,858万元(首批经费),负责水母繁育(经费约100万),在研。 3、2016.09.01-2018.10.01,福建省教育厅“拟雀鲷等常见珊瑚礁观赏鱼繁育研究”(JAT160256),排名第三,已结题。 4、2008.5-2010.12,厦门市科技局项目“用生物方法诱导九孔鲍多倍体的技术”(3502Z20083021),排名第二,已结题。 5、2008-2010年,参加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鲍种质改良优化及生态养殖工程技术”课题(200901060002)(闽海渔[2008]2-6号), 负责“鲍多倍体诱导”部分,排名第三,已结题。 6、2008-2010年,参加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用生物方法诱导九孔鲍多倍体的技术”课题(3502Z20083021),负责“受精细胞学观察”部分,排名第二,已结题。 7、2008.5-2009.12,省海洋与渔业局重点项目“鲍种质改良优化及生态养殖工程技术”(200901060002)(闽海渔合同[2008]2-6号),排名第三,已结题。 8、2007.7-2009.9,省科技厅重点项目“鲍健康种苗培育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2007T0012),排名第四,已结题。 9、2005.5-2008.5,参加省自然科学基金B类“中国龙虾性腺发育及其生殖机理的研究”课题(B0054002),排名第二,已结题。 10、2002-2005年,参加福建省科技重大项目“三倍体九孔鲍育种和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课题(2002N003),负责“性腺发育”部分,排名第五,已鉴定。 11、2002.5-2004.12,参加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鲍种苗脱板症的发病机理研究”课题(C0210021),负责承担“发育生物学”部分,排名第三,已结题。 获奖情况: 1、中华鳖主要传染性疾病防治技术研究,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No:2005J-209-2-066-053-R03;2005.1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No:04-3-02-03;2005.6),排名第八 2、龙虾养殖技术的研究,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No:2006-3-027-5,2006.12),排名第五 3、鲍多倍体育种技术的研究,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9-2-053-5;2010.2);厦门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9-3-05;2010.1),排名第六 4、贝类仿生态培育及催产的孔架装置,实用新型专利(2010.3.10)(ZL 2009 2 0137485.3),排名第二 5、2007-2009年度集美大学优秀班主任(2010.1) 6、2009-2010学年集美大学优秀教师(2010.9.10) 7、2012-2013学年集美大学南顺奖教金(2013.10)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公开信息,仅作学术交流之目的,非为商业用途。
如若涉及侵权事宜,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将即刻修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86 191 9534 4490。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