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思科蓝公众号
个人简述:
主要研究领域为临床医学与分子生物学结合的相关内容,研究方向为男性不育及泌尿系肿瘤相关分子标记物的筛选及分子诊断、弱精症和少精症的遗传易感性。通过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SNP芯片、表达谱基因芯片以及2D-gelDIGE等方法,从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以及表观遗传学层面,对弱精症、少精症发生的分子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筛选出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分子标记物,已研制出可用于临床诊断及早期预警的应用型特发性弱精子症诊断试剂盒。课题组也致力于前列腺癌方面的基础研究,对HnRNP-L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探索,同时对小分子RNA的研究也具有良好的基础,已发表了两篇关于miRNA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相关的论著。此外,关于lncRNA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正在进行中。近年先后主持包括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共18项科研课题资助,总经费420余万元。目前在研课题3项,经费170万元。近6年来,在《Oncotarget》 (IF:5.008)、《J Urol》 (IF:4.7)、《J of proteomics》 (IF:4.088)、《J Sex Med》(IF:3.957)、《PLOS ONE》(IF:3.73)、、《Prostate》(IF:3.566)、《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男科学杂志》《中国男科学杂志》及《中国性科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共17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86篇, SCI论文21篇(总IF>58)。参加《男性性功能障碍诊断与治疗》等多部学术专著编写。从事泌尿外科及男科专业30余年,曾在多家著名医院的泌尿外科进修学习,并为中华男科学会第一、二届男科学骨干培训班学员。全面地掌握泌尿外科及男科的各种疾病的诊疗技术,在男科疾病、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结石、泌尿系感染、泌尿系肿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地掌握腹腔镜、输尿管镜、电切镜等微创外科手术技术,擅长于男性不育、男性性功能障碍、男性生殖器整形与修复、泌尿系肿瘤等方面的诊断与治疗。在完成泌尿外科工作的同时,也致力于推广和开展男科学的临床诊疗工作。
科研工作:
参加编写著作 7 本:1.《男性性功能障碍诊断与治疗》 人民军医出版社2.《2014版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人民卫生出版社3.《2013版 中国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人民卫生出版社4.《早泄诊断与治疗》 人民军医出版社5.《夜间36》 人民日报出版社6.《男科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7.《早泄—从病因到诊断和治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