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思科蓝公众号
教育经历 1986—1990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 学校教育专业教育学学士 1992—1995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外国教育史教育学硕士 1995—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外国教育史教育学博士 主授课程 《外国教育问题史》、《外国教育哲学问题研究》、《外国教育史专题研究》、《西方大学史》 主要著作 《美国大学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历程知识分子视角下的历史考察》(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六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中外教育简史》(主编),撰写第五章“外国古代教育传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参编),承担第十五章“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第二十二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法、德和日本的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中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报告》(参编),撰写第七章“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中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报告》(参编),撰写第十三章“国际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特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实践案例集》(主编),编写第三编 “大陆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实践与成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大辞海》(教育卷),承担“外国教育史”条目修订和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 《外国教育史》(参编)撰写第十五章“19世纪法国的教育”、第二十五章“20世纪前期法国的教育”、第三十二章“20世纪后期法国的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瑞士]瓦尔特·吕埃格总主编,[比利时]希尔德·德·里德—西蒙斯主编:《欧洲大学史》(第二卷:近代早期的欧洲大学)(参译),翻译第十一章“传统与创新”、第十二章“知识的新结构”、 第十三章“科学革命和大学”,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西方教育十二讲》(独著),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 《外国教育史》(主编),撰写第五章“拜占庭和阿拉伯的文化与教育”、第八章“17~18世纪中期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第十章“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教育制度的演变”、第十六章“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第二十一章第四节“新托马斯主义教育”、第五节“存在主义教育”、第六节“新行为主义教育”、第八节“分析教育哲学”、第十节“现代人文主义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外国教育思想史》(副主编),撰写第四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思想”、第五章“17世纪教育思想与思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外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参编),撰写第三章“法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外国教育实验史》(参编),撰写第二十七章第二节“布鲁纳知识结构学习理论与教育实验”、第三节“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与教育评价实验”、第二十八章“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重要的心理与教育实验(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美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确立》(独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大学:自由、自治与控制》(参编),撰写“终身教职与学术自由:美国的历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外国高等教育史》(参著),撰写第十章“17~18世纪美国的高等教育”、 第十四章“19世纪美国的高等教育”、第二十章第一节“高等学校与中等学校的衔接”、第二十章第二节“初级学院的发展”、第二十三章“20世纪后半期美国的高等教育”、第三十一章“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高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简明中外教育史教程》(参编),撰写第十章“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国家教育制度的演变”、第十五章“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六卷主编),撰写第三章“18世纪法国国民教育思想”、第五章“18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第六章“18世纪英国国民教育思想”;《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九卷参编),撰写第二章“西欧新教育运动与新教育思想思潮”、第十二章第一节“克鲁普斯卡娅的教育思想”、第三节“凯洛夫《教育学》中的教育思想”,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外国教育史教程》(参编),撰写第十四章第二节“19世纪的法国教育”、第六节“19世纪的日本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美]劳伦斯·A·克雷明著,《美国教育史:城市化时期的历程》(参译),翻译第三部分“信息化社会”(含“引言”、第八章“知识的本质与用途”、第九章“文化之所”、第十章“工作之所”)、第四部分“都市教育”(含“引言”、第十一章“机构”、第十二章“社会结构”、第十三章“生活”、第十四章“特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世界教育大事典》(古代卷副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参编),撰写“爱尔维修”、“狄德罗”、“乌申斯基”、“福泽谕吉”、“克鲁普斯卡雅”、“布鲁贝克”,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科研项目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教育“十三五”规划前期预研究课题:“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子课题“教育契合经济国别案例研究”、“教育制度变革与经济发展阶段历史轨迹”,2014-2016(主持/完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学一般项目:教师共同体的构建:美国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的历史研究(BOA120098),2012年—(主持/在研); 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课题:《西方教育思想史》,2011—(主要成员/在研);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美国大学教师学术职业生涯的历史研究(08JA880022),2008—2012(主持/完成); 国家“985工程”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创新基地项目,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与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发展,2007—2009(参与/完成);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20世纪美国大学教师学术专业发展的历史研究(EAA060189),2006—2009(主持/完成);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建设项目:《西方教育史》,2006—2007(主持/完成);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十九世纪以来西方大学改革研究(DAA010154), 2002—2007(参与/完成);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历程研究(0060163), 2002—2006(主持/完成);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研究(EAA010426),2002—2006(主持/完成);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美国高等教育创新机制研究(S01307),2001—2003(主持/完成); 河北省教育厅2001年度社会科学研究指令计划项目:美国高等教育创新机制研究(S01307),2001—2002(主持/完成)。 获奖情况 《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参编),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16年10月; 《全球史观视野下的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断想》(独立),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6年10月; 《外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参编),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1年9月;获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12年6月; 《外国教育思想史》(副主编),获国家级精品教材奖,2008年; 《外国高等教育史》(参著),获河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年9月; 《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六卷/主编),获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第六届国家图书奖,2003年12月, 《美国初级学院运动的兴起及其教育民主化意义》,获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2002年8月; 《外国教育史教程》,获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2年; 《世界教育大事典》(古代卷副主编),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2年9月; 《外国现代教育史 》(参编),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年7月。 学术交流 2018年11月3日至4日,参加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并作大会及分会报告; 2017年11月23日至25日,参加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先后在开幕式和闭幕式大会作大会报告; 2016年9月24日—25日,参加在山西太原(山西大学)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七届年会,并作题为“历史制度主义与教育政策史研究的方法论思考”大会发言; 2015年10月10日—11日,参加在河南开封(河南大学)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六届年会,并作题为“教育史作用的社会诊断:伯纳德·贝林教育史观解析”的分论坛发言; 2014年12月19日—21日,参加在浙江金华(浙江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五届年会,并作题为“从‘课程开发’到‘课程理解’:美国课程范式变迁的历史解析”的大会发言; 2014年4月14日至19日,赴日本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大学参加第二届中日協定校学术交流会议; 2013年12月14日—16日,参加在中国深圳(深圳大学)举办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四届年会,并作题为“院校研究: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历史演进的制度保障”的年会分论坛发言; 2013年4月11日—13日,参加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举办的美国科学教育年会; 2012年10月15日—18日,参加在中国长沙举办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三届年会,并作题为“外国教育史研究的“碎片化”与“整合” ——再论全球史观的外国教育史学科发展意义” 的大会发言; 2012年4月10日—13日,参加在瑞士卢塞恩举办的“瑞士—中国裴斯泰洛齐国际研讨会”,并作题为“裴斯泰洛齐乡村教育思想的当代中国意义”的大会发言; 2010年10月24日—26日,参加在中国杭州(浙江大学)举办的中国—瑞士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国际研讨会,并作题为“简化的艺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智慧”的大会发言; 2010年10月12日—14日,参加在中国重庆(西南大学)举办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二届年会,并作题为“全球史观视野下的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断想”的大会发言; 2008年10月10日-12日,参加在中国保定(河北大学)举办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一届年会,并作题为“ 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功用体系的建构”的大会发言; 2007年6月4日—7月3日,赴法国巴黎国家教育研究院开展“近十年法国高校教师制度改革”的专题研究与学术交流,并作题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中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学术报告。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