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朱武生
  • 所属院校: 南方医科大学
  • 所属院系: 解放军南京总医院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神经病学
  • 研究领域: 1、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2、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3、经鼻腔给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个人简介

个人简述:

(一)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急诊救治国内外指南推荐:静脉溶栓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首选治疗;而对于大血管闭塞缺血性卒中,需要尽快进行血管介入开通治疗。本人是南京总医院“卒中小组”组长,联合多科室组成医院脑卒中绿色通道,带领卒中小组成员24小时值班,开展静脉溶栓及急诊介入治疗,挽救了大量缺血性卒中病人。作为第一执笔人参与《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的撰写。 静脉溶栓存在症状性颅内出血(1.7%-7%)的并发症,严重者危及病人生命。研究缺血性卒中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发病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溶栓后出血转化非常重要。近5年来,我们开展缺血性卒中溶栓及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发表多篇研究论文。201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NLRP3介导中性粒细胞募集参与脑梗死溶栓后出血转化的机制研究。2017年获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一站式CTACTP指导缺血性脑卒中的急诊介入治疗。(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血管内介入是颅内大血管病变重要的治疗方法。本人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委员及秘书,从事神经介入工作多年,以第二执笔人参与《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5》的撰写。 善于运用新技术开展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新的高分辨率断层成像模式,能够精确地测量动脉硬化狭窄的程度和斑块性质。目前OCT在脑血管领域的研究尚少。我们在国内较早开展OCT指导颈动脉支架治疗,在国内最早报道OCT诊断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在前期工作基础上,2016年获得江苏省社会发展-临床前沿技术项目资助: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新模式的研究。(三)经鼻腔给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传统的给药方法治疗中枢神经疾病,因为不能透过血脑屏障,药物很难进入脑内,影响了治疗效果。我们在国内率先开展经鼻腔给药的研究,该治疗方法能有效避开血脑屏障,将大分子物质递送到大脑,从而有效地治疗中枢疾病。目前我们的团队正在从事经鼻给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研究,2016年获全军医学科技青年培育计划拔尖项目资助:经鼻给予NGF治疗脑战创外伤后认知功能损伤的机制研究。


科研工作:

参写著作(1)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学. 第二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2)国家职称执业资格考试题库和视频指导. 南京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3;(3)临床医师“三基”技能训练图解-内科分册. 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4)最新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一本通: 临床分册. 第二版.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07;(5)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学. 第一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