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周方银
  • 所属院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所属院系: 欧洲研究中心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硕导
  • 招生专业: 欧洲学
  •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中国外交、国际战略、东亚国际秩序
个人简介

科研工作:

科研成果(一)承担课题:主持并完成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一项,主持并完成中国社科院院级交办课题一项,主持并完成国家有关部委课题七项,当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二)中文论文1、《当前西方国家思潮的演变趋势与深层动因》,《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年第2期(CSSCI)2、《国际秩序变化原理与奋发有为策略》,《国际政治科学》,2016年第1期(CSSCI)3、《两面结盟的再思考》,《当代亚太》2016年第4期(CSSCI)4、《国际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发展理念变革》,《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年第3期(CSSCI)5、《中国周边环境与周边外交的战略选择》,《当代世界》2016年第10期6、《中国离全球治理体系的核心还有多远?》,《当代世界》2015年第10期7、《“一带一路”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其应对》,《国际观察》2015年第4期(CSSCI)8、《2014年国际政治与中国外交形势分析》,《战略决策研究》2015年第2期9、《金砖合作机制能走多远?——对国家博弈过程与利益基础的分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第22期(CSSCI)10、《实力、观念与不对称关系的稳定性——以明清时期的中朝关系为例》,《当代亚太》2014年第4期(CSSCI)11、周方银:《现实主义的生命力》,《国际关系研究》2014年第3期12、周方银:《周边环境走向与中国的周边战略选择》,《外交评论》2014年第1期(CSSCI)13、《亚洲多边合作的发展变化与中国的对策》,《当代世界》2014年第9期14、《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与中国的应对》,《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11期(CSSCI);15、《东亚二元格局与地区秩序的未来》,《国际经济评论》2013年第5期(CSSCI);16、《周边战略需着力维护几个平衡》,《现代国际关系》2013年第10期(CSSCI);17、《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动力、路径与前景》,《当代亚太》2013年第2期(CSSCI);18、《中国崛起、东亚格局变迁与东亚秩序的发展方向》,《当代亚太》2012年第5期(CSSCI);19、《松散等级体系下的合法性崛起——春秋时期‘尊王’争霸策略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6期(CSSCI);20、《国家博弈中的中国外交理念与行为策略》,《文化纵横》2012年第4期;21、《以巧实力延续美国霸权——评约瑟夫·奈》,《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第1期(CSSCI);22、《韬光养晦与两面下注: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中美策略互动》,《当代亚太》2011年第5期(CSSCI);23、《中国的世界秩序理念与国际责任》,《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第3期(CSSCI);24、《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与中国的应对》,《当代世界》2011年第12期25、《定量分析的前景》(第二作者),《国际政治科学》2011年第3期(CSSCI);26、《中国如何在周边拓展影响力》,《文化纵横》2010年第3期27、《三大主义式论文可以休矣——论国际关系理论的运用与综合》,《国际政治科学》2009年第1期28、《共同体与东亚合作》,《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第1期(CSSCI);;29、《天下体系是最好的世界制度吗?》,《国际政治科学》2008年第2期30、《国际热点与中国的应对》,《当代亚太》2008年第4期(CSSCI);31、《国际结构与策略互动》,《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10期(CSSCI);32、《消耗战博弈与媾和时机的选择》,《国际政治科学》2007年第3期33、《形式模型与国际关系研究》,《外交评论》2006年第4期(CSSCI);34、《清朝外交变化动因:观念还是物质》,《国际政治科学》2006年第2期35、《交易成本与国际协议实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9期(CSSCI);36、《综合国力视野下的经济实力衡量》,《太平洋学报》2005年第9期37、《无政府状态下小国的长期存在》,《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2期(CSSCI);38、《假设与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国际论坛》2005年第5期(CSSCI);39、《国家双边关系的定量衡量》(第二作者),《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CSSCI);40、《信息革命对军事与安全的影响》,《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第7期(CSSCI);41、《对当前国际格局的聚类分析》,《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第12期(CSSCI);42、《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制裁》,《现代国际关系》1997年第10期(CSSCI);其中,有十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三)英文论文1、ZhouFangyin,TheU.S.AllianceSysteminAsia:AChinesePerspective,AsianPolitics&Policy,Vol.8,No.1,2016,pp.207-218. 2、ZhouFangyin,SeekingBalancebetweenProactivePolicyandSelf-restraint:China'sPolicytowardtheSouthChinaSea,InternationalAffairs,Vol.92,No.4,2016,pp.869-890 3、“China’sRise,theTransformationofEastAsianRegionalStructure,andDevelopmentDirectionoftheEastAsianOrder”,inShaoBinhong,ed.,TheWorldin2020AccordingtoChina,BrillPress,2014 4、“China’sRelationswithItsNeighborsafterReformandOpeningup”,inWangYizhou,ed.,TransformationofForeignAffairsandInternationalRelationsinChina,1978-2008,BrillPress,2011 5、“EquilibriumAnalysisoftheTributarySystem,”TheChineseJournalofInternationalPolitics,Vol.4,2011,147–178 6、“WarsofAttritionandtheTimingofPeaceSettlements,”TheChineseJournalOfInternationalPolitics,Vol.3,2010,79–123 7、“TheRoleofIdeationalandMaterialFactorsintheQingDynastyDiplomaticTransformation”,TheChineseJournalOfInternationalPolitics,Vol.1,2007,447–474  (四)学术著作1、《中国周边外交发展报告》(第二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2、《大国的亚太战略》(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3、《东亚秩序:观念、制度与战略》(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4、《中外关系鉴览1950-2005——中国与大国关系定量衡量》(第二作者),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5、《东亚安全合作》(第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国际问题数量化分析》,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年


教育背景:

学习经历:1988-1992年,华中科技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5-1998年,国际关系学院,获国际关系专业硕士学位2002-2006年,清华大学,获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学位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