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王国珍
  • 所属院校: 华东理工大学
  • 所属院系: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研究领域: 材料与结构的损伤断裂,核电设备结构完整性原理与安全评价技术,蠕变损伤/断裂力学与高温部件寿命评价技术、纳入拘束效应的结构完整性评价方法,焊接冶金与焊接力学,材料力学行为(包括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与微观组织、损伤断裂、疲劳、蠕变、应力腐蚀等),机械构件失效分析等。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1965年11月生,1985年获甘肃工业大学机械系学士学位,1988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学位。从1988年起历任兰州理工大学(原甘肃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焊接教研室主任、焊接研究所副所长,1998年任教授,2004年评为博士生导师。2007年任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其中:1991年至1992年在日本大阪大学熔接工学研究所研修;2005年至200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材料系和劳伦斯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访问研究(由美国工程院院士、材料系主任、国际著名材料强度与断裂专家Ritchie教授邀请)。在科研工作中主要对金属材料及其焊接区的断裂机理与局部断裂模型、高温蠕变与弹塑性断裂力学中的裂尖拘束效应、核电设备结构完整性原理与安全评价技术、纳入拘束效应的结构完整性评价与蠕变寿命预测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以第一/二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60多篇,其中有150多篇发表于学科国际顶尖和著名期刊,被SCI和EI收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研究论文被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及最近由Elsevier出版的国际专著《Micromechanism of Cleavage Fracture of Metals》大篇幅引用。十余种国际著名期刊审稿人,2016和2018年两次获得国际工程断裂力学权威期刊《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杰出审稿贡献奖。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上海市科技攻关、上海市产学研、核电领域相关企业项目等三十余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理事。曾入选甘肃省“333”和“55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03年评为甘肃省优秀专家。2009年度华东理工大学校先进工作者,2012和2014年度华东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优秀研究生任课教师,2016年度华东理工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1997年兰州理工大学教书育人奖,1999和2000年度连续两届被评为兰州理工大学学生爱戴的老师。 承担科研项目 近年来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负责,国家863项目: “第三代核电压力容器寿命与可靠性评价关键技术”, 2009.6-2011.12。 (2)负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纳入面内与面外统一裂尖拘束的结构安全评价方法”,2016.1-2019.12. (3)负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几何与材料复合拘束下的核电容器接管安全端LBB分析研究”, 2011.1-2013.12. (4)负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纳入裂尖拘束效应的高温部件蠕变裂纹扩展寿命评价”, 2014.1-2017.12. (5)参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温装置结构完整性保障关键基础问题的研究”, 2009.1-2012.12. (6)负责,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核I级焊材腐蚀性能研究”,2010.6-2012.6. (7)负责,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重大专项计划--外协项目: “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胀管接头性能分析”,2013.7-2014.12. (8)负责,上海市产学研合作项目:“三代及改进型核岛主设备接管安全端接头设计、制造技术及性能研究”, 2014.6-2016.12. (9)负责,上海航天控制工程研究所课题:“管弹簧材料性能及疲劳分析”,2013.1-2014.12. (10)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蠕变条件下跨尺度裂纹扩展速率的统一模型”,2008.1-2010.12. (11)参加,国家863项目:“先进汽轮机关键部件的全寿命预测技术”,2007.9-2008.12. (12)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严苛环境下典型承压类特种设备结构安全性评价及失效预防技术;参加课题三:基于损伤分级的多尺度失效评价方法,2018.7-2021.6. 获奖成果 1.《低合金高强钢及钛合金解理断裂机理的研究》,2006,甘肃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2.《高温过程装备结构完整性原理与应用》,2010,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3.《低合金高强钢热预应力增韧机理研究》,2004, 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4.《低合金钢下平台及韧—脆转变区解理断裂机理的研究》,1998,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5.《焊接冶金及焊接区韧性》,2002,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6.《低合金钢焊缝区解理断裂机理,判据和模型》,1994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7. 《全寿命预测关键技术及其在大型汽轮机上的应用》,2010,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8.《基于拘束理论的重大承压设备断裂评价与调控技术》,2018,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公开信息,仅作学术交流之目的,非为商业用途。
如若涉及侵权事宜,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将即刻修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