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龙海波
  • 所属院校: 南方医科大学
  • 所属院系: 珠江医院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内科学(肾病)
  • 研究领域: 糖尿病肾病、肾脏腹膜纤维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个人简介

个人简述:

研究方向一:自主合成的小白菊内酯系列衍生物在糖尿病肾病(DN)、肾脏腹膜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本课题协作组发明的抗癌新药dimethylaminomicheliolide (DMAMCL,代号ACT001)为小白菊内酯(PTL)衍生物,该全新结构化合物既可抑制NF-κB 信号通路、又可能多靶点干预癌症干细胞,成药性极佳,已申请获得10余项国际国家发明专利,近期在澳洲、美国以及中国大陆针对复发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开展的I期临床试验中表现优异,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已在线公布了其安全有效性,并已快速获得美国FDA、欧盟的“孤儿药”(orphan drug designation)资格认定。我们的体内外实验研究发现,较低剂量(抗癌剂量的13-14)的DMAMCL可发挥显著的治疗DN、肾脏腹膜纤维化作用。该研究首次探讨自主合成的PTL系列衍生物ACT001等在DN、肾脏腹膜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成果可为将来进一步开发ACT001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N、肾脏腹膜纤维化治疗1.1类新药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批准号81673792)、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4项(项目编号2013B021800149、2014A020210011、2015A020211012、2017A020215158)、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项(项目编号201510010137、201707010286)以及横向研究项目1项,经费总额200.0余万元;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申请号201210300440.X、201210300430.6、201810957498.9)。研究方向二:自主开发研制的中药新药肾康丸在DN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自主开发研制的中药新药肾康丸用于治疗DN已长达10余年,疗效显著,显示出了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目前已完成肾康丸对AOPP-RAGE及RAGE后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等研究,拟进一步观察肾康丸对MTDH等的影响,深入阐明其肾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为今后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效治疗DN的中药新药肾康丸提供理论依据。目前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批准号81072848、81704134、81873346)、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项目编号2009B06070005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项目编号9451051501002549),经费总额110.0余万元;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余篇;肾康丸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610036515.2)。研究方向三:MTDH在DN、肾脏腹膜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异粘蛋白(MTDH)是位于8q22染色体上的原癌基因,又称为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高表达,并且与PI3KAkt、Wntβ-catenin和NF-κB等多条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在肿瘤的生长、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本项目组首次报道了MTDH在DN足细胞凋亡中的重要作用(CELL DEATH DIS,2016 ,7(11):e2477);近期研究还发现MTDH在肾脏和腹膜纤维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抑制MTDH可能有效抑制肾脏和腹膜纤维化进展。目前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0余篇,近期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科研工作:

1.龙海波,陈志中,赵为民,肾脏病防治与自我调理,广东经济出版社,166千字,2005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公开信息,仅作学术交流之目的,非为商业用途。
如若涉及侵权事宜,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将即刻修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86 191 9534 4490。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