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刘其辉
  • 所属院校: 华北电力大学
  • 所属院系: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职称: 副教授
  • 导师类型:
  • 招生专业:
  • 研究领域: 风力发电建模与控制(Modelandcontrolofwindpowergeneration) 新能源发电与并网(Renewableenergygenerationandintegration) 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Distributedgenerationandmicrogrid)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Powersystemanditsautomation)主要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双馈式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并网运行能力优化策略,2009年1月-2011年...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刘其辉,男,1974年9月生。 1993年在济南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00年在山东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得硕士学位,2005年在浙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被聘为副教授。 主要从事风力发电建模与控制、新能源发电并网方面的研究工作,建立了风力发电建模与控制方法,构建了新能源发电电网友好型并网技术方案;近期重点研究风电振荡/谐振分析抑制、分散式风电控制、电动汽车V2G。2005 年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运行与控制》为我国风力发电领域较早的经典博士论文,被风电研究人员和工作者广泛引用。2004 年发表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的《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空载并网控制》被评为2008年中国最具影响的100篇论文之一。在风电领域研究中,对风力发电机的空载并网、最大功率点追踪进行了深入而卓有成效的研究,首次提出了双馈风力发电机空载并网方法以及免测风速的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在国内外风电领域影响较大。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基于 RTDS 的风电系统数字-物理混合建模与仿真研究,建立了双馈风电机组数模混合实时仿真平台。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863项目、国家科技重点专项课题等国家级项目5项,承担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等企业委托项目十余项。出版译著2部,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电力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教学课程 电路理论,2005-2007年,60学时,48人 电能计量技术,2006年-2008年,32学时,154人 电力系统通信,2006年-2007年,32学时,263人 供电系统电能质量,2006年-2009年,40学时,254人 城市供电,2007年-2009年,40学时,419人 绿色能源发电技术(研究生课程),2008年-2011年,40学时,133人 配电网自动化,2009年,24学时,200人 新能源发电技术,2010年-2016年,24学时,1332人 专业英语阅读,2010年-2014年,32学时,249人 电能质量概论,2012年-2016年,32学时,246人 新能源发电与并网技术(研究生课程),2012年-至今,32学时,1012人(本人讲16学时) 智能配电技术(研究生课程),2013年,32学时,54人 专业英语(研究生课程),2014年-2016年,16学时,218人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至今,40学时,262人 风力发电系统建模与控制,2016年-2019年,40学时,31人 新能源发电技术(英文),2018年-至今,24学时,90人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公开信息,仅作学术交流之目的,非为商业用途。
如若涉及侵权事宜,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将即刻修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