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思科蓝公众号
蒋治良,男,博士,二级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项目负责人,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广西高校八桂学者,广西环境科学重点学科带头人,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要创建者之一; 完全依托广西的资源优势,蒋治良教授带领课题组独立在催化光度分析(1983年)、催化反应单扫描极谱分析(1989年)、纳米粒子共振散射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8年)、免疫纳米催化光谱分析(2005年)、核酸适体纳米催化光谱分析(2007年)、污染物生化分析与控制新技术(2008年)、表面增强共振拉曼散射光谱定量分析(2010年)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项目1项等;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西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发表拥有广西自主知识产权的SCI论文20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IF大于3的论文43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0件,其中19件获专利授权。主编和参编著作6部。主持广西区级教改项目1项,获得广西区级精品课程1门、特色专业1个;获得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等。 招收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分析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力求创新,追求卓越。在教学过程中,以科研促进教学,全面培养创新型人才。讲授本科生和研究生《环境生化分析》、《环境仪器分析实验》、《现代环境分析技术》、《环境科学进展》、《纳米标记分析》等课程。共指导研究生和访问学者60余名,其中10余人考取博士生,10余人晋升为教授、副教授。 二、省部级获奖 1.纳米标记共振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在环境生化分析中的应用,2013年获广西自然科学二等奖(证书号:2013-Z-2-002-01); 2.配合纳米微粒的共振散射和荧光光谱研究及其在环境药物分析中的应用,2009年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号:2009-2-030-01); 3.无机纳米微粒共振散射光谱研究及分析应用,2004年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号:2004-2-007-01); 4.免疫纳米催化共振散射光谱分析,2009年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证书号:2009-2-R01); 5.催化反应—单扫描极谱新方法研究及其在环境材料分析中的应用,2002年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证书号:02-3-001); 6.植保灵,1998年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证书号:98-3-002); 7.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探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环境科学专业,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证书号:2012-01)。 三、主持的省部级以上主要教学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21477025),等离子体共振瑞利散射能量转移纳米光谱研究及其在阴离子分析中的应用,2015.1-2018.1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21465006),氢化物纳米反应的SERS光谱研究及分析应用,2015.1-2018.12。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21075023):适配体修饰复合纳米微粒共振散射光谱探针,2011.1-2013.12。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20865002):偶联酶催化共振散射光谱分析新方法研究,2009/1-2011/12。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20667001):农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免疫共振散射光谱分析,2007.1-2009.12。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20365001):金属纳米微粒标记免疫共振散射光谱分析,2004.1-2006.12。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21267004):某些重金属离子的核酸适配体非标记纳米-SERS光谱分析,2013.1-2016.12。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B0324002):分析化学论文评选、项目检查、队伍建设及学术讨论会,2003.10-2003.12。 9.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号:0991021z):纳米金标适体共振散射光谱探针及其环境分析应用,2009.1-2011.12。 10.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基金项目(项目号:2004206):某些抗原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纳米标记免疫共振散射光谱分析,2005.1-2007.12。 11.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环境科学专业,2011.6-2014.6。 12.广西高等学校《环境化学》精品课程,2010.1-2012.12。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