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崔立峰
  • 所属院校: 上海理工大学
  • 所属院系: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研究领域: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环境工程)
个人简介

个人简述:

崔立峰,男,环境与建筑学院教授、博导,环境与低碳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烟气污染物检测与治理、环境催化、绿色能源等研究。迄今在J.Am.Chem.Soc.、Angew.Chem.Int.Ed.、NanoLett.、Proc.Natl.Acad.Sci.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总共他引次数超过2000次。


科研工作:

迄今在J.Am.Chem.Soc.、Angew.Chem.Int.Ed.、NanoLett.、Proc.Natl.Acad.Sci.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总共他引次数超过2000次。博士研究期间首次发现了一个由12个锡或铅原子组成,具有正二十面体结构的稳定原子团簇,并给它们分别命名为Stannaspherene和Plumbaspherene,团簇学界至今依然使用这个专业命名。这些由12个原子组成的正二十面体团簇与C60有着惊人的类似笼状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该系列研究成果分别被发表在J.Am.Chem.Soc.、Angew.Chem.Int.Ed.和J.Phys.Chem.(封面)上,并被大量引用。在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期间所做的石墨烯改性锂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是领域内先驱者之一,其中发表在J.Am.Chem.Soc.上关于Mn3O4/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单篇论文已经被引用超过400次。在斯坦福大学期间在同轴型硅纳米线做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上也取得重大突破。发明了一种简易的利用不锈钢箔片表面来催化生产晶态-无定形态同轴硅纳米线的方法,用于锂电池负极具有高容量,大倍率充放电等优点,还发明了一种用气相沉积法大量生产碳-硅同轴纳米线的方法,用于锂电池负极具有良好的性能。发表在NanoLett.上的关于纳米硅线负极材料的两篇论文各自被引用超过300次。所做的关于纳米硅线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研究还被《纽约时报》、《科学美国》、《麻省理工科技回顾》等知名媒体报道。


教育背景:

2007.08-2010.05: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研究员;2001.09-2007.05:华盛顿州立大学材料科学系/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环境分子科学实验室,硕博连读研究生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