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思科蓝公众号
教育经历(按时间倒排序): 1997/9-2000/6,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无机非金属材料,博士,导师:庄汉锐 1989/9-1992/6,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无机非金属材料,硕士,导师:符锡仁庄汉锐 1985/9-1989/6,兰州大学,材料科学,学士 工作经历(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按时间倒序排序): 2017/10-至今,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6/10-2017/10,伦斯勒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及交叉学科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2008/1–2015/9,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 2004/1-2007/12,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结构陶瓷中心,研究员,中心副主任 2000/1-2004/1,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结构陶瓷中心,副研究员,主任助理 1996/9-2000/1,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结构陶瓷中心,助理研究员 1995/9-1996/9,斯洛伐克科学院InstituteofInorganicChenmistry工作学习1年 1992/6-1995/9,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第五研究室,研究实习员 承担项目: 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承担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4万元):“自蔓延燃烧合成氮化硅粉末”,骨干; (2)“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子项目(支持经费80万元)“氮化硅陶瓷轴承球批量化制备关键技术研究”,主持人; (3)“十五”863子项目(支持经费70万元)“陶瓷轴承”,主持人;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持经费120万元):“高密度封装用新型材料与互连技术研究”,骨干; (5)科工委民口项目(经费100万元)“氮化铝陶瓷基片及相关材料研究“,主持人。 在桂林理工大学承担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地区基金项目:“由五羰基铁气相分解-氧化合成氧化铁纳米晶粒和纳米纤维及其修饰一体化制备与性质研究”,项目批准号:50962005,经费25万元,2010.1~2012.12 (2)国家自然科学地区基金项目:“能够特异性穿过血脑屏障的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设计及制备”,项目批准号:51162003,经费50万元,2012.1~2015.12 (3)广西新材料及其制备新技术重点实验室项目:“生物医学用纳米磁性材料及器件”,经费6万元,2011.1~2013.12 (4)“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性能评价及其在血液中半生命周期测定”,广西教育厅及桂林理工大学匹配经费共3万元,2011.1~2013.12 (5)国家自然科学地区基金项目:“不同粒度、表面电性及功能分子修饰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在大鼠脑内的分布及在射频磁场中的应用探索”,项目批准号:51562007,经费46.9万元,2016.1~2019.12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结构陶瓷材料及其应用,材料科学新进展,生物材料,结晶化学,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 研究生课程:材料表面科学,材料合成与制备,环境材料,结晶化学导论,材料科学新进展 授权及申请专利 1.张宝林,赵方圆,涂志江,冯凌云,“一种能够在水中稳定分散的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合成及修饰的方法”, 申请号:201110411043.5;申请日:2011年12月8日,已公开。 2.强躍春,张宝林,“较低温度下制备M2SiO4基质荧光粉的方法”,2010年3月17日公开,公开号:CN101671559A,已授权,专利号:ZL200910114408.0,2013年4月3日授权。 3.张宝林,王行展,“一种制备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方法”, 申请号201010581578.2授权公告日:2012年11月28日 2012年授权专利号ZL201010581578.2 4.王行展,张宝林,“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装置”, 2011年授权专利号ZL201020651083.8 授权公告日:2011年12月21日 5.张宝林,庄汉锐,李文兰,“促进赛隆陶瓷烧结致密化的方法” 2004年授权专利号:ZL01079832。 6.张宝林,庄汉锐,李文兰,徐素英,“用于轴承球的赛隆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004年授权专利号:ZL01090135 庄汉锐,张宝林,李文兰“自蔓延高温合成氮化铝的制备方法” 2000年授权,专利号:ZL95111719.X 8.雒晓军,张宝林,李文兰,庄汉锐,水基流延法制备高热导率氮化铝陶瓷基片的方法,2006年授权,专利号:ZL200410016144.2 9.陈殿营,张宝林,庄汉锐,李文兰,徐素英,“自蔓延高温燃烧合成制备b-Si3N4晶须的方法。2004年授权,专利号:ZL01126400.4 10.许昕睿,庄汉锐,李文兰,张宝林,“用于氮化铝衬底的无铅厚膜导体浆料组合物”。2005年授权.专利号:Zl03115706.8 11.江国健,庄汉锐,李文兰,张宝林,“自蔓延高温合成氮化硅铁粉末的制备方法”。2004年授权,专利号:ZL00116803. 12.陈卫武,王佩玲,程一兵,张宝林,庄汉锐,“一种合成赛隆陶瓷粉料的方法”。2004年授权,专利号:ZL01126758.5 13.江国健,庄汉锐,李文兰,张宝林,“自蔓延高温合成低成本复相a/b-赛隆粉体的制备方法”。2007年授权,专利号:ZL03115422.0 14.江国健,庄汉锐,李文兰,张宝林,“低成本a-赛隆粉体的自蔓延高温合成制备方法”。2008年授权,专利号:ZL03115420.4 15.彭桂花,江国健,李文兰,张宝林,庄汉锐,徐素英,“一种高热导氮化硅陶瓷的制备方法”。2007年授权,专利号:ZL200610024154.3 16.彭桂花,江国健,李文兰,张宝林,庄汉锐“以氮化硅镁作为生长助剂燃烧合成制备b-氮化硅棒”。2006年授权,专利号:ZL200410017913.0 17.彭桂花,江国健,李文兰,张宝林,庄汉锐“以硅化镁燃烧合成氮化硅镁粉体的制备方法”。2006年授权,专利号:ZL200410016325.5 18.彭桂花,江国健,李文兰,张宝林,庄汉锐,徐素英,“一种高硬度氮化硅陶瓷的低温烧结方法”。2007年授权,专利号:ZL200510023369.5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