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邹显花
  • 所属院校: 福建农林大学
  • 所属院系: 林学院
  • 职称: 助理研究员
  • 导师类型:
  • 招生专业:
  • 研究领域: 1、植物生态恢复 2、林木营养生理 3、林木抗逆性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邹显花,女,1987年8月生,福建三明人,助理研究员。2012年6月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2012年8月入职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2013年9月起攻读博士学位(在职),于2018年12月获得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农学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水土保持与林木营养生理学领域研究,公开发表论文34篇,其中第一作者8篇(2篇被SCI收录);授权专利7项(其中,第一发明人2项);参编论著2项。参加科研项目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参加教学成果获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省级与校级项目等7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8项。 教育经历 1.2005.09-2009.07,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学士,导师:马祥庆 2.2009.09-2012.07,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研究生/硕士,导师:马祥庆 3.2013.09-2018.1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研究生/博士,导师:马祥庆 工作经历 1、2012.11-2017.08,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研究实习员 2、2017.09-至今,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助理研究员 荣誉及奖励 项目成果奖: 1、参加项目《高效利用土壤磷杉木基因型的筛选研究》获2012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参加项目《南方库区生态公益林的改造技术研究》获2012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3、参加项目《桉树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维持关键技术研究》获2016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4、参加项目南方红壤区离子型稀土矿废弃地的植被恢复技术研究获2017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教学成果奖: 1、2018年5月,“生态文明战略背景下的水土保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获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6/8) 2、2018年3月,“基于三位一体途径的水土保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福建农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5/8) 3、2016年9月,“生态文明背景下南方水土保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福建农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8/10) 会议论文优秀奖: 1、2012年,《库区生态公益林改造对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获“海峡两岸红壤区水土保持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2013年,磷高效利用杉木基因型根系对异质P环境的形态学响应,获2013年全国林业领域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 开授课程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科研项目 主持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模块化理论的耐低磷杉木根系模块觅磷行为的整合调控机制”(31600502,2017-2019,20万元) 2、福建省林业科学技术推广项目“珍贵景观树种沉水樟培育技术推广”(闽林推[2016]SJ15号,2016-2018,10万元) 3、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闽北锥栗林经营过程中水土流失的控制技术研究”(JA13094,2014-2016,5万元) 4、国家林业局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果孵化基金“磷高效利用杉木根系对P养分时空异质性的响应研究”(6213c011104,2014-2015,10万元) 5、福建省科技厅省级扶贫重点县科技人员专项计划(K1515069A,2015-2016,2万元) 6、福建省科技厅省级扶贫重点县科技人员专项计划(K1515027A,2014-2015,2万元) 7、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磷高效利用杉木基因型根系对异质养分环境的可塑性响应”(6112c035J,2014-2015,2万元) 8、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根系高效觅磷杉木基因型的筛选及适应低磷环境策略研究”(CXZX2017113,2017-2019,5万元) 参加课题: 1、国家林业公益性科研专项项目“长汀红壤侵蚀区生态经济型植被恢复技术研究”(201304303,2013-2016,183万元) 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强度侵蚀区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关键技术的研发与集成”(2014BAD15B02,2014-2018,168万元)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同根构型杉木基因型根系营养生态位竞争与觅磷行为”(31370619,2014-2017,80万元)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动耐低磷杉木基因型P素内循环与根系皮层组织磷溶解的关系”(31370531,2014-2017,80万元)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草甘膦与磷等位点竞争对杉木利用土壤磷素的影响机制”(31400465,2014-2017,25万元) 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杉木长期生产力维护技术研究”(2015BAD09B010102,2015-2019,50万元) 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杉木高效培育技术研究”(2016YFD0600300,2016-2020,2305万元) 8、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多代遗传改良杉木人工林需肥特性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2014N0002,2014-2017,15万元) 参与编著: 1、《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创新》.厦门大学出版社,兰思仁(主编)魏东、林思祖、马祥庆(副主编),出版时间2013年6月,ISBN978-7-5615-4638-3,字数243千字。 2、《中国杉木王》.中国林业出版社,马祥庆(主编),吴鹏飞(副主编),编委:黄木生、陈细贞、邹显花、陈奶莲,出版日期2014年12月,ISBN978-7-5038-7754.4,字数250千字。 授权专利: 1、一种用于植物养分控制模拟的超声波雾化培养箱.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1721821671X)第一发明人 2、一种用于研究根系应对局部间歇脉冲供养环境的试验装置.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1420725225.9)第一发明人 3、一种用于研究根系表型可塑性的试验装置.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1220460345.1)第二发明人 4、一种用于研究根系应对垂直障碍的试验装置.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1420422447.3)第二发明人 5、一种用于研究根系竞争策略的试验装置及方法.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4102328472)第三发明人 6、用于原位收集根系挥发物的试验装置.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621217654.0)第三发明人 7、一种林木胸径监测装置.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1621131235.5)第三发明人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公开信息,仅作学术交流之目的,非为商业用途。
如若涉及侵权事宜,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将即刻修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86 191 9534 4490。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