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林文雄
  • 所属院校: 福建农林大学
  • 所属院系: 生命科学学院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研究领域: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态学、农业生态学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林文雄,男,1957年5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本科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农学专业,1989年获福建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获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与育种学专业博士学位。1993年和1997年分别以访问学者和博士后身份赴韩国庆北大学农学院开展研修工作,2007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UCLA开展合作研究。历任福建农业大学农学系副主任(主持)、科研处处长、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等职务。系“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发明奖评审专家,教育部植物生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园艺(含茶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常务理事,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福建省作物生态与分子生理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福建省优秀教师,第五届福建省教学名师,第十三届福建省人民政府督学,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学科带头人,生态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主讲人,生态文明—撑起美丽中国梦国家精品视频公共课主讲人;长期从事水稻生理与分子生态学、作物化感作用与生态农业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五年先后主持国家和部省级科研课题20多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著200多篇(部),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先后指导博硕士研究生100多人(国外8人)、博士后18人(国外1人)。 三、近5年主要承担课题: 1、太子参连作介导根际土壤环境灾变的机制与控制新策略(U1205021)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项目2013-2016 2、药用植物单一化栽培介导土壤环境灾变机理与调控机制研究(2012CB12630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2-2014 3、再生稻优质丰产高效品种筛选及其配套的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2016YFD030050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2020 4、药用植物连作障碍土壤病原菌定向分子调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815735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2020 5、化感水稻介导特异根际微生物抑草作用的过程与机制研究(3127167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2016 6、化感水稻抑草作用的miRNAs表达谱及其功能研究(20133515130001)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专项优先发展项目 7、适合于退化茶园生态恢复关键技术的引进与利用(2014-Z36)948项目 8、Lsi1基因对水稻抗UV-B辐射的调节机制研究(3097173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2012 9、不同供氮条件下水稻强弱势粒灌浆的分子机理研究(3087149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2011 10、Lsi1调节水稻抗UV-B辐射的分子生态机制研究(20093515110009)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9-2012 11、水稻强弱势粒灌浆差异的分子生态学研究(200803890006)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9-2011 四、教学科研成果与荣誉称号: 科研成果: 1、再生稻高产高效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与应用,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水稻高产优质安全栽培的分子机理与关键技术,2012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3、水稻化感作用的分子生态学研究,2007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4、无公害优质稻米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08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5、福建地道药材莲子GAP关键技术研究,2007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6、水稻旱育稀植增产机理研究与应用,2001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7、福建省主要生态农业模式研究应用,2003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二) 8、节水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2004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三) 教学成果: 1、依托闽台区位优势与农林学科特色,构建创新创业人才“1234”培养模式2017年福建省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2、强化“四位一体”和教研相长理念培养生态学创新型人才,2014年福建省高等教育优秀成果特等奖(排名第一) 3、国家理科基地生物学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2005年福建省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4、海峡西岸理农结合型生物学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2009年福建省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公开信息,仅作学术交流之目的,非为商业用途。
如若涉及侵权事宜,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将即刻修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86 191 9534 4490。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