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思科蓝公众号
简介:侯晓龙,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退化立地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方面的研究。2011年9月-2012年3月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从事访问学者研究,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访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土资源部公益林专项基金(子课题)、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高校专项基金等10多项课题的研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林业局公益类行业专项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等10多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30多篇。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5项,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福建省水利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第八届中国水土保持青年科技奖。2014年获福建农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3获福建农林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受教育经历 1999.9-2003.7,山西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大学本科/学士 2003.9-2006.7,福建农林大学森林培育专业,研究生/硕士,导师:马祥庆教授 2010.9-2013.7,福建农林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研究生/博士,导师:马祥庆教授 工作经历 2006.8-2009.10,福建农林大学,助教 2009.10-2015.9,福建农林大学,讲师 2011.9-2012.3TheUniversityofEdinburgh,访问学者 2014.12-2016.12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后 2015.9-至今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6.9-2017.9UniversityofNewBrunswick,访问学者 主要承担课程 硕士研究生课程:《水土保持原理》 本科生课程:《土壤侵蚀原理》、《荒漠化防治工程学》、《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主要科研项目 (1)2015-2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Pb超富集植物金丝草对Pb的解毒机理及耐性策略”(41401364),25万元,主持; (2)2019-2020,福建省环保科技计划项目,“稀土矿废弃地(非采矿区)风险管控技术研 究”(2018R012),6万元,主持; (3)2018-2020,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高峰学科建设项目,“长汀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水土流失预测研究”,10万元,主持; (4)2017-2020,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稀土矿废弃地生态恢复后期植被衰退的防治技术研究”(2017Y0001),15万元,主持; (5)2013-2015,福建省水利厅项目,“福建山地茶园果园水土保持实用技术”,16万元,主持; (6)2012-2014,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Pb超富集植物金丝草根系对Pb斑块的适应机制研究”(2012J01072),4万元,主持; (7)2009-2011,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Pb超富集植物富集Pb的生理生态学机制研究”(2009J01051),5万元,主持; (8)2008-2010,资助省属高校项目,“福建崩岗侵蚀区植被恢复与土壤特性的交互作用机制研究”(2008F5012),3万元,主持; (9)2012-2013,国土资源部公益类行业专项,“尤溪典型铅锌矿集区生态环境累积效应及预警方法研究”(子专题)(201111020-2),15万元,主持; (10)2014-2016,校重点建设项目“长汀稀土开采对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6112C039J),2万元,主持; (11)2014-201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强度侵蚀区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关键技术的研发与集成”(2014BAD15B02),168万元,主要参加; (12)2013-2016,国家林业局行业专项,“长汀红壤侵蚀区生态经济型植被恢复技术研究”(201304303),183万元,主要参加; (13)2013-2016,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长汀稀土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集成与示范”(2013N5002),50万元,主要参加; (14)2015-2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草甘膦与磷等位点竞争对杉木利用土壤磷素的影响机制”(31400465),25万元,主要参加; (15)2014-2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同根构型杉木基因型根系营养生态位竞争与觅磷行为”(31370619),80万元,主要参加; (16)2014-2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被动耐低磷杉木基因型P素内循环与根系皮层组织磷溶解的关系”(31370531),80万元,主要参加。 主要科研奖励 (1)“南方红壤区离子型稀土矿废弃地的植被恢复技术研究”2018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2)“长汀红壤侵蚀区生态经济型植被恢复技术研究”,2015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四; (3)“大型金矿渣废弃地植被生态恢复技术研究与应用”,2015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4)“南方库区生态公益林的改造技术研究”,2012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5)“高效利用土壤磷杉木基因型的筛选研究”,2012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 (6)个人2012年获第八届中国水土保持青年科技奖; (7)“福建主要崩岗流失区植被的恢复及演替研究”,2011年获福建省水利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 (8)“福建紫金山矿区废弃地植被重建与恢复技术研究”,2010年获中国水土保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 (9)“城市垃圾填埋场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2008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