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袁靖
  • 所属院校: 复旦大学
  • 所属院系: 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 招生专业:
  • 研究领域: 古代人类与动物的关系 古代人地关系 科技考古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学习工作经历: 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5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1993年毕业于日本国千叶大学研究生院自然科学研究科,获学术博士学位。 198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二级),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科技考古中心主任(1995年至2012年)。 2017年至今 复旦大学 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 院长 主要发掘、研究经历 1984年参加发掘甘肃天水师赵村新石器时代遗址; 1986—1989年参加发掘陕西蓝田泄湖新石器时代遗址; 1990年参与主持发掘日本茨城於下贝丘遗址; 1993年参与主持发掘日本茨城狭间贝丘遗址; 1994-1997年主持调查和发掘了山东胶东半岛的21处贝丘遗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重点课题和考古研究所重点课题等基金课题的支持下,将国外环境考古学、动物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中国田野考古的实践。先后参与了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珠江三角洲贝丘遗址,内蒙古敖汉兴隆洼、兴隆沟,河北徐水南庄头,山东济南教场铺、滕州前掌大、济南洛庄汉墓,安徽蒙城尉迟寺、滌州何郢,江苏金坛三星村,上海崧泽、广福林、马桥,浙江萧山跨湖桥、宁波田螺山,重庆巫山双堰堂,湖北秭归庙坪、楠木园,山西垣曲古城东关、襄汾陶寺,柳林高红、河南濮阳西水坡、舞阳贾湖、渑池班村、新郑古城寨、登封王城岗、瓦店、柘城山台寺、洛阳皂角树、偃师二里头、商城、郑州商代窖藏、安阳洹北商城、殷墟、新郑中行,陕西长安沣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坑、西安汉长安城、汉平陵陪葬坑,甘肃武山傅家门,西山坪,青海民和喇家,宁夏固原史道洛墓,新疆和静察吾乎沟口、巴里坤,广西雍宁顶师山、桂林甑皮岩、广东南粤王宫署等16个省、市和自治区的49处不同时期的遗址和墓地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整理和研究工作。 国际学术活动 1999年10月—2000年9月,日本千叶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出任客座研究员; 2002年8月,法国巴黎国立历史自然博物馆出任客座研究员; 2006年3月—6月,英国杜伦(Durham)大学考古系任客座教授; 2007年9月—10月,美国哈佛(Harford)大学人类学系做访问学者。 自1994年以来,10多次到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九州大学研究生院比较文化研究科、茨城大学人文学部、国学院大学人文学部、金泽大学人文学部、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国立综合环境学研究所、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财团法人奈良文化财研究所、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土井浜人类学博物馆、琵琶湖博物馆等大学和研究机构参加学术会议和进行讲学。 1998年8月,赴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参加国际动物考古学会第8次世界大会;2002年8月,赴英国杜伦(Durhm)大学参加国际动物考古学会第9次世界大会;2003年11月,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远东古物博物馆举办的“欧亚考古学的新视点”学术讨论会;2004年11月,赴韩国参加国立文化财研究所举办的“国家文化遗产研究机构发挥作用提高效率”国际学术会议。2010年8月,赴法国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参加国际动物考古学会第11次世界大会;2010年10月,赴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考古系进行学术访问。 主要研究成果 1 专著3本:《科技考古文集》,文物出版社,2009年;《中国动物考古学》,文物出版社,2015年;《中国科技考古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2 主编6本:其中专著2本。《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环境考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科技考古的方法与应用》,文物出版社,2012年。论文集4本。《科技考古》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科技考古》第二辑,科学出版社,2007年;《科技考古》第三辑,科学出版社,2011年;《科技考古》第四辑,科学出版社,2015年。 3 参与主编5本:专著3本。日本贝丘遗址的发掘报告《於下贝丘遗址》(日文)和《狭间贝丘遗址》(日文);《二里头1995-2006(叁)》,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二里头(1999-2006)》,文物出版社,2014年。论文集2本,《环境考古研究》第三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环境考古研究》第四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4 在《考古学报》、《考古》、《文物》、《考古学集刊》、《季刊考古学》(日本杂志)、Antiquity、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Archaeology、Journal of East Asia Archaeology等中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的一流杂志上用中文、英文和日文发表文章200余篇(其中英文10余篇、日文10篇)。 5 2015 年、2016 年和2017年被爱思唯尔(Elsevier)分别列入2014年、2015 年和2016年世界高引用科学家名录中的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人文艺术类前五名。 结项课题 1 胶东半岛贝丘遗址古代人地关系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批准号:94BKG006,自1994年至1997年,项目主持人) 2 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环境考古(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自1996年至1999年,项目主持人) 3 科技考古(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自2002年至2007年,项目主持人) 4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科技部课题,自2002年至2003年,担任环境考古子课题负责人) 5 中国古代家猪研究(考古研究所重点课题,自2003年至2004年,项目主持人) 6 中国农业、家畜和陶器的起源与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343021,2004年,项目主持人) 7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一)的课题2500BC-1500BC中原地区经济技术发展状况及其与文明演进关系研究(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自2004年至2005年,项目主持人) 8 中国考古学的方法与技术(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重大课题,自2004年至2010年,项目主持人) 9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的课题3500BC-1500BC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和经济状况研究(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自2006年至2008年,项目主持人) 10 动物骨骼图谱(国家文物局课题,自2006年至2008年,项目主持人) 11 公元前3500年至前1500年黄河、**及西辽河流域的资源、技术和生业研究(2010BAK67B03)(2010年至2012年,课题主持人) 12 科技考古重点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9年至2013年,项目主持人) 13 中国古代猪类驯化、饲养与选育技术及其影响研究(指南针计划专项项目,编号:20110301,2011年至2013年,课题主持人)。 14中国家马起源的研究(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110222,2011年至2013年,课题主持人)。 15 中日古代家犬DNA比较研究(考古研究所和日本带广畜产大学合作研究课题,国家文物局批准号:文物保函[2001]958号,自2002年至2003年,中方主持人) 16 中国古代家猪研究(考古研究所和英国Durham大学合作研究课题,国家文物局批准号:文物保函[2003]596号,自2003年至2005年,中方主持人) 17 中日古代家猪DNA比较研究(考古研究所和日本带广畜产大学合作研究课题,国家文物局批准号:文物保函[2003]419号,自2003年至2005年,中方主持人) 18 中国内蒙古地区新石器时代家猪研究(考古研究所和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合作研究课题,国家文物局批准号:文物保函[2003]595号,自2003年至2005年,中方主持人) 19 中国新石器时代猪骨研究(考古研究所和英国Durham大学考古系合作研究课题,国家文物局批准号:文物保函[2006] 1092号,自2006年至2007年,中方主持人) 20 安阳殷墟商代家马研究(考古研究所和英国Cambridge大学考古研究所合作研究课题,国家文物局批准号:文物保函[2006]133号,自2006年至2007年,中方主持人) 21 生物考古学(中欧合作项目,2009年至2011年,中方主持人) 在研课题 1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编号:11&ZD183),环境考古与古代人地关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2011年至2016年,首席科学家)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公开信息,仅作学术交流之目的,非为商业用途。
如若涉及侵权事宜,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将即刻修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