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 徐英瑾
  • 所属院校: 复旦大学
  • 所属院系: 哲学学院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 招生专业:
  • 研究领域: 人工智能哲学认知科学哲学维特根斯坦哲学英美认识论京都学派哲学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徐英瑾,2004年6月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曾在意大利与美国各自进修一年(在美国是以Templeton Fellow的身份在圣母大学哲学系进行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他在这五年中(以及稍早的一些时候)累计获得两次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各一次),以及2次全国高等院校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2009年,二等奖,2015)。在2009年他被上海市市委宣传部下属的东方学社评为“上海十大社科新人”,这是当年上海哲学界唯一入选者。同时,他至今依然是上海哲学界目前唯一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获得者(2006年获奖)。获奖的论文《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2006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8万字)是汉语哲学界第一部(至今也是唯一一部)专门讨论维特根斯坦从其早期立场转向晚期立场之转型过程的专著。代表作《心智、语言和机器——维特根斯坦哲学与人工智能哲学的对话》(76万字,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是国内目前最全面深入的关于人工智能哲学的研究著作。 学习经历: 1996年入复旦大学哲学系代管的文科基地班 1999年免试进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外国专业就读哲学硕士学位,导师俞吾金。 2002年免试进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外国专业就读哲学博士学位,导师俞吾金。 200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4年6月进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工作,职称为讲师。 2007年晋升为副教授。 2013年晋升为正教授。 近期研究重点: 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认识论研究(教育部国家重大社科课题) 科研成果及代表作 著作: 《心智、语言和机器——维特根斯坦哲学和人工智能科学的对话》(论著,76万字),徐英瑾独著 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版,461页 《演化、设计、心灵与道德——新达尔文主义哲学基础探微》(论著,30万字), 徐英瑾独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89页 主要讲授课程 心灵哲学 语言哲学专业英语 荣誉称号及所获奖励 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 2009年上海社科新人奖 2015年高等学校社科著作二等奖 2015年获得中国首届“科史哲青年著作奖”“(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与科史哲奖基金会理事会颁布)

确定
匹配导师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