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科蓝公众号
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陈惠超,女,工学博士,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4、2006年分别获得东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学士、硕士学位;2007-2008年在沈阳远大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从事环境工程设计;2011年获东南大学工学博士,并留校任教;2015-2017年在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从事科研工作;主要从事二氧化碳捕集与矿物化固定、燃煤PM2.5减排控制以及土壤污染修复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Research Project、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以及企业研发项目等多项课题; 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及多项企业研发项目;发表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2015年获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Vice Chancellor’s Postdoc Research Fellowship, 2013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3)、2012年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排1)和东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排1)。 教学课程 本科生课程:《传热学》(II)2012-2015; 《工程热力学》(II) 科研 教改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煤基低碳联合基金:生物质基修饰钙基吸收剂捕集CO2协同还原NOx机理研究,主持,2018-2020 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800104)"污染场地时空分布与风险预测研究",专题主持,2018-2022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型高铝修饰钙基吸收剂抗烧结抗磨损机理研究,主持,2013-2015 4. Research Project at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of low cost calcium based sorbent for CO2 capture, 主持,2015-2017 5.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高铝粉煤灰强化钙基吸收剂循环捕集CO2 性能及其机理研究,主持,2013-2015 6. 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废弃耐火材料修饰钙基吸收剂循环捕集CO2 机理研究,主持,2012-2013 7. 江苏申港锅炉有限公司研发项目:喷射团聚剂促燃煤烟气中PM2.5长大捕集研究,主持,2014-2015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湿颗粒体系的流态化行为及机理研究 ,参与,2014-2016 9. 国际合作项目:2.5MWth循环流化床IBHX中试装置建造及试验研究,参与,2011-2013 10. 国家合作项目:2.5MW床内换热器(IBHX)中试装置-3,参与,2014-2016 专利申请 陈惠超、梁财、吴玮、吴新,利用凹凸棒粘土悬浊液团聚捕集燃煤PM2.5的方法,国家授权发明专利,ZL 201410432544.5 赵长遂、陈惠超等,一种用于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碳复合吸收剂的制备方法,国家授权发明专利,ZL201010100922 赵长遂、陈惠超等,一种用于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改性钙基吸收剂的制备方法,国家授权发明专利,ZL201010201832.1 荣誉 奖励 UNSW Vice Chancellor’s Postdoc Research Fellowship, 第一完成人,2015年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钙基载体循环煅烧/碳酸化捕集CO2基础研究,第3完成人,教育部,2013年 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钙基吸收剂循环煅烧/加压碳酸化捕集CO2研究,第1完成人,江苏省教育委员会,2012年 指导学生 欢迎环境、化工、热能专业的同学加入团队从事环境/能源领域的研究工作。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