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思科蓝公众号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周文雅,1981年生,汉族。现任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主持及参研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装备预研教育部联合基金、国家863子课题、军委装备发展部“十三五”预研基金、航空科学基金、一院高校联合基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创新基金等。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 一、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 (一)学习经历 2005.9-2009.10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 博士 2003.9-2005.7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 硕士 1999.9-2003.7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自动化专业 学士 1996.9-1999.7 辽宁省盘山县高级中学 高中 (二)工作经历 2018.11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副院长 2018.10至今 辽宁省空天飞行器前沿技术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2016.12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副教授 2015.10至今 大工-壮龙联合实验室 主任 2015.12-2018.10 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研究生助理 2013.11-2018.10 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教学秘书 2012.7-2019.6 大连理工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 硕士生导师 2010.7-2012.6 大连理工大学 航空航天力学与工程专业 硕士生导师 2009.11-2016.12 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讲师 三、指导硕士生研究方向 1.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制导(再入轨迹设计、制导律设计) 2.先进控制理论在飞行器控制中的应用(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优控制等理论与应用) 3.柔性结构变形与振动控制(柔性机翼变形控制、新型流动控制) 4.飞行器总体设计 四、研究课题 (一)科研项目 1、主持的纵向项目 (1)装备预研教育部联合基金,自主导航降落伞设计与研制,2017/1-2018/12; (2)军委装备发展部“十三五”装备预研领域基金,新能源超长航时无人机高可靠自主飞行控制技术,2017/1-2018/12; (3)军委装备发展部“十三五”装备预研领域基金,典型翼面的新型流动控制技术研究,2018/10-2019/12;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多孔降落伞自主导航与制导系统设计, 2016/1-2018/12; (5)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航天器微振动抑制技术研究,2016/3-2017/3; (6)辽宁省科技创新创新重大专项子课题,大载重工业级多旋翼无人机研制及应用示范,2019/7-2020/12; (7)航空科学基金(实验室类),稀薄气体效应对常规布局导弹气动特性影响,2013/10-2015/9; (8)一院高校联合创新基金项目(CALT基金),基于飞行路径角规划的高可靠性再入制导方法,2017/1-2017/12; (9)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创新基金(CAST基金),升力式航天器再入轨迹在线生成与轨迹跟踪控制器设计,2010/12-2011/12; (1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国防类),智能变形机翼的设计、控制与试验研究,2018/1-2019/12。 2、主持的横向项目 (1)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高速飞行器导航与控制系统设计,2013/10-2015/5; (2)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火箭增压系统动特性及稳定性分析,2014/1-2015/6; (3)深圳市哈威飞行科技有限公司,多涵道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开发,2016/9-2016/11; (4)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SLS自适应姿态控制技术复核复算技术,2018/9-2019/6; (5)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L1自适应姿态控制技术,2018/6-2018/9; (6)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全柔性臂捕获动力学与控制技术研究,2019/3-2020/12; (7)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仿生柔性体捕获动力学与控制技术研究,2018/3-2018/12; (8)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一体化动力学建模与制导控制技术研究,2018/11-2019/12; (9)航天工程大学,电子对抗装备体系效能评估及软件工具,2019/11-2020/7; (10)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碎片固定点跟飞控制及仿真分析,2019/12-2020/06; (11)航天工程大学,灰色博弈矩阵的求解算法及程序,2019/9-2020/06。 3、作为骨干成员参与的纵向项目 (1)军委科技委基础加强,结构颤振研究,2019/10-2024/9;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非线性系统的保结构方法及在航天动力学与控制中的应用,2015/1-2019/12; (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十二五预研,大型空间结构鲁棒控制技术研究,2011/1-2015/12;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超大柔性空间结构在轨动力学分析与振动控制,2016/1-2019/12;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索网式空间结构在轨变形分布式主动控制,2014/1-2017/12;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耦合非线性切换系统的增益理论研究及应用,2014/1-2017/12;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物理实验的多铰式单点系泊结构数值仿真方法研究,2016/1-2018/12;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型空间结构在轨装配中的协同自适应鲁棒控制研究,2011/1-2013/12;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分离式卫星的模块群在轨动态布局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2011/1-2013/12; (10)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空间太阳能电站组装中的桁架结构变形控制方法研究,2012/1-2014/12; (二)教学项目 (1)主持辽宁省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太阳能无人机结构-气动-控制耦合动力学研究,2016/1-2018/12; (2)参加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5/1-2016/12; (3)参加大连理工大学重大教学改革项目,运载学部大类招生培养和分流机制探索,2018/10-2020/9; (4)参加大连理工大学一般教学改革项目,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修订,2012/10-2013/9。 国家发明专利 [1] 周文雅,张朔,穆瑞楠,杜剑明,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可展开星载天线多关节指向机构空间布局的设计方法”,授权日2016年7月6日; [2] 周文雅,余兴林,战俊杰,阮政委,国家发明专利“一种遥控降落伞”,授权日2018年8月14日; [3] 周文雅,王玉桃,马宏图,陈洪波,聂振涛,李永远,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飞行路径角规划的再入轨迹设计方法”,授权日2019年6月3日; [4] 史国栋,周文雅,武湛君,等,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层状多孔氧化铝陶瓷孔隙结构的调控方法”,授权日2018年11月9日; [5] 黄河水,杨倩男,周文雅,等,国家发明专利“双自由度扑翼机构”,授权日2019年9月29日。 软件著作权 [1] 周文雅, 王晓明, 马宏图. 阀门系统稳定性与动特性分析软件. 2013,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No.2014SR028990. [2] 周文雅, 王晓明, 马宏图. 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软件. 2014,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No.2014SR028980. [3] 周文雅, 王晓明, 殷奎龙, 马宏图. 无人机稳定性分析与姿态控制系统设计软件. 2013,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No.2013SR125524. [4] 周文雅, 谭述君, 王恩美, 邬树楠, 吴志刚. 运载火箭先进姿态控制系统设计软件. 2014,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No.2015SR021712. [5] 邬树楠, 谭述君, 李依龙, 周文雅. 卫星动力学参数在轨辨识与鲁棒控制仿真软件, 2015,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No.2016SR052161. 教学改革论文 [1] 庞岩, 周文雅, 彭嗣婷, 基于二级倒立摆的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实验室科学, 2017, 20(6): 41-44. [2] 祖宇飞, 冯伟哲, 周文雅, 沙建军,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机制研究, 第一届全国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教育教学研讨会, 北京, 2019年10月. [3] 祖宇飞, 周文雅, 沙建军, 航空航天类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探索—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 第一届全国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教育教学研讨会, 北京, 2019年10月. 六、教学成果 1、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获得优秀学生及论文 (1)李阳,柔性机翼变形控制与试验,获全国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大赛优秀奖; (2)王文骏,倾转旋翼飞行器动力学建模方法研究; (3)刘玉亮,带有大型挠性结构的航天器姿态控制方法; (4)余兴林,四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2、指导大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创新项目 (1)宋倩,大展弦比机翼振动主动控制试验研究,国家级; (2)徐典,一种新的多旋翼无人机导航方法,国家级; (3)孙墨瞳,小型空地导弹气动布局优化设计研究,省级; (4)胡欣涵,降落伞姿轨耦合机理分析,省级; (5)黄呈彬,多旋翼无人机集群平台,省级; 3、指导研究生科创竞赛 (1)张宗宇,李阳,王冠珺,牟泽辉,高飞雄,压电驱动自适应变弯度机翼设计,获“飞鲨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三等奖; 4、指导本科生科创竞赛获国家、省级奖励情况 (1)牟泽辉,韩乐,张翔宇,四旋翼多功能调试平台,2017年第十一届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总决赛,一等奖; (2)胡欣涵,孙悦,李君,“小易”多功能轮椅机器人,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龙鼎杯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3)周成域,胡欣涵,田涵之,牟泽辉,付琳,多自由度无人机调试平台,第七届中国TRIZ杯创新方法大赛,二等奖; (4)杨登,郭超杰,黄飞飞,余兴林,胡文博,基于STM32f4的自主设计四旋翼,第十届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2016年总决赛,二等奖; (5)杨登,郭超杰,黄飞飞,余兴林,胡文博,基于STM32f4的自主设计四旋翼,第十届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2016年总决赛,最受关注奖; (6)郭超杰,杨登,胡文博,余兴林,基于STM32f4的自主设计四旋翼,2016年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无人机专项赛,三等奖; (7)牟泽辉,张翔宇,孙晨,韩乐,李阳,基于STM32f4自主设计矢推高速四旋翼,原创中国精英挑战赛2017,精英奖; (8)孙悦,胡欣涵,李君,“小易”多功能轮椅机器人,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龙鼎杯辽宁赛区,特等奖; (9)张远航,夏文浩,胡欣涵,孙晨,自主导航降落伞,第十四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10)牟泽辉,韩乐,张翔宇,四旋翼多功能调试平台,第十一届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区选拔赛辽宁、内蒙古赛区,二等奖; (11)杨登,郭超杰,陈逸飞,黄飞飞,郝星星,自主飞行投物四旋翼,第二届辽宁省“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优胜奖; (12)“极致飞控”学生科技社团,获2018、2019年度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学部(院)社团”荣誉称号; 七、个人奖励 1、获2016年第二届辽宁省“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2、获2013、2015年大连理工大学“教学质量优良奖”荣誉称号; 3、获2013、2014、2015、2018年大连理工大学“考核优秀”荣誉称号; 4、获2013年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5、获2016、2017、2018年大连理工大学第十二届“攀登杯”科技竞赛“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 6、获2018、2019年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社团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团队成员 Research Group 极致飞控学生科技社团 主要开展无人机总体设计和飞行控制系统开发等科研工作。 授课信息 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 /2019-2020 /春学期 /2.0学分 /2040430381 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 /2019-2020 /春学期 /32课时 /2.0学分 /2040430381 卫星轨道姿态动力学与控制(上) /2019-2020 /秋学期 /32课时 /2.0学分 /1040440210 卫星轨道姿态动力学与控制(上) /2019-2020 /秋学期 /32课时 /2.0学分 /1040440210 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 /2018-2019 /春学期 /32课时 /2.0学分 /2040430381 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 /2018-2019 /春学期 /32课时 /2.0学分 /2040430381 教学成果 获2015年“校教学质量优良奖”荣誉称号; 获2013年“校教学质量优良奖”荣誉称号; 其他奖励 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学生社团指导教师 (2019年)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龙鼎杯辽宁赛区特等奖 (2019年)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龙鼎杯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2019年) 全国大学生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二等奖 (2019年) 全国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大赛优秀奖 (2019年) “飞鲨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 (2019年)
资料审核中
您的资料已提交成功!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会在3-5个工作日内和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