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三十年!从冷板凳到行业顶刊,这个为中国学者出专刊的杂志,终于逆袭!

2022-10-10
35747

早前的JACS期刊八卦解读中,材料学的小可爱们留言说到了AM,颇有华山论剑一定要争出谁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之势。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化学与材料学人心中“三大刊”的另一本——AM。


三十年,从候补到主角

如果说有一本顶刊,它的面世只是作为另外一本期刊的副刊,会不会觉得很惊讶?

然而三十年过去,曾经的候补队员,已经有了自己的主场,并且诞生了庞大的家族,它就是——AM,全名Advanced Materials,简写为Adv. Mat.,中文名称《先进材料》,俗称AM。

f45d72e74de64ee09540c75e314d3c4.jpg
2022年5月5日AM 的期刊封面之一,关于锂离子电池方面的研究

1988年,美国跨国出版公司Wiley为了把材料学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收录进百年老牌顶刊 Angew,于是发行了AM作为Angew的副刊,属于Angew的一部分(像不像正文附带的supporting information?),甚至都没有自己独立的刊号

一年半以后终于等来了AM分家,独立之后的期刊带着“助力更好的研究,提供更好的出版流程,让作者有更好的发表体验,同时也让期刊发展更好”的愿景,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

尽管出身尴尬,创刊时间也是“三大刊”中的“小弟”,但是超过30的影响因子已然成为材料学人心目中绝对的顶刊之一。同时还发展了庞大的家族,早已是小编高攀不起的期刊了。

29e6a5e1748438cfc0dd917a9b69b58.jpg
AM家族部分期刊

期刊质量和影响因子,相得益彰

AM上刊登的文章类型以Article为主,也包含Review,Editorial Material以及Early Access等其他类型稿件。创刊初期为月刊,1997改为一年15期,一年后增加到18期,2000年又改为半月刊,从2009年开始每周发行,可见稿件数量的增长之快。

1989年发行第一期论文的时候只有137篇论文,但是毕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尽管稿件不多,也没有陷入像JACS那样无人投稿的窘境,每年都在以稳定的速度增长。近五年来的发文量都在1500篇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期虽然刊登了137篇文章,但是当年的总引用次数只有4次,第二年开始便一路高歌猛进,2020年的引用次数已经达到347,260次!其中自引率不超过5%,远低于安全线的25%,AM在这些年的飞跃可见一斑。

50844310fe4f12bd0250335763c089b.jpg
AM在不同年份的年发文量与引用次数

毕竟像JACS那样只靠名声和实力就让人肃然起敬的期刊少之又少,大部分期刊的影响因子还是拥有极高的话语权。近十年来,AM的影响因子不断攀升,2020年的影响因子已经超过了30,而2021年的预测影响因子更是达到了33。

a2e5063ca9ed6d417178ac5e59d0e94.jpg
AM近十年来的两年影响因子

在2020年的影响因子排名中,AM在所有刊发与材料学相关论文的400多本期刊中位列第10,其中包含Nature以及Science(不包含综述类期刊)。

6e6ab9fc58380eef37be3541479c050.jpg
2020年期刊影响因子排名

而在期刊本身的分区排名方面,不论是JCR(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由汤森路透每年发布)分区还是中科院分区都是毫无悬念的一区。

31cd9d0709e86d683ebd4b324edd33c.jpg

49d158e1aca688aaeea128053365f9b.jpg

AM在JCR(上)及中科院分区(下)中的分区情况

如此高的影响因子和排名,是期刊上文章实力最直接的体现,正如期刊名所表达的“Advanced”——先进,期刊稿件也的确做到把握前沿问题、引领材料学未来,也难怪有人曾评价:“一篇没有夸大其词的AM,可以开一个小方向”。

发文量第一,中国学者表现亮眼

仅在AM创刊两年后,中国学者就开始在该杂志上崭露头角。1991年9月太原理工大学在AM上发表关于丝光沸石的研究成果,这是中国内地高校在AM上发表的第一篇材料领域的文章。此后中国学者便开始在AM上大放异彩。

2008年8月,AM为中国出版了一期专刊,报道了中科院化学所在化学与材料科学交叉领域的系列研究成果,包括有机高分子材料、光电功能材料和器件、纳米结构与纳米材料、分子自组装,分子材料和器件等,这也是AM首次为中国科研机构出版学术专刊。

b05b98e9d449fafdc54aa85a0d34185.jpg
AM为中科院化学所发表的专刊

2010年4月,北京大学化学学科成立100周年之际,AM再次出版中国专刊,庆祝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此后,还有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等都在AM上相继出版专刊。

96eb050711dc35a7e2fc1cd9ef8da93.jpg
AM为中国其他高校研究所发表的专刊

中国高校能在AM上备受瞩目、专刊不断,离不开中国学者为材料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据统计,从2013年至今,AM上共计发表论文123,06篇,其中高倍引文章1732篇,热点文章34篇。中国高校共发表6233篇,贡献超过一半!高被引文章为1194篇,占比接近70%,热点文章更是达到了32篇,几乎全部都由中国学者发表!

在这些高被引文章中,排名第一的是,2014年德雷塞尔大学Yury Gogotsi教授团队在AM25周年之际发表的关于二维材料的综述,引用次数为2890次。

第二名则是北京大学占肖卫教授团队在2015年所发表的关于太阳能电池方面的研究论文,引用次数为2381次,是期刊近十年来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研究成果。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AM一直与中国学者保持着非常友好的联系。

ed0d4ef234af085aea2a60135149e64.jpg
北京大学 占肖卫教授

好的研究成果能为新的研究提供思路,AM就是一把材料学领域开拓创新的利器。它的影响因子和文章的引用次数无疑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告诉学者尤其是初入科研的人,什么才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最后,祝愿材料学和化学人都能从AM的文章上获得启发,早发多发AM!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AEIC学术交流中心,作者ZHANG Yu,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ae52fc12accdb8f8160bd961f1517d4.jpg


已收藏 0
点赞 3

学术会议

第八届能源、环境与材料科学国际学术会议(EEMS2024)
2024-06-07
第四届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科学国际研讨会(ISCTIS 2024)将于2023年6月21日-23日在中国西安举行。大会将邀请国内外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科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在大会上通过主题演讲、口头
2024-07-12
第六届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国际学术会议(ICAITA 2024),由长春理工大学主办,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AEIC学术交流中心承办,多所高等院校等单位共同组织协办
2024-06-14
第五届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国际学术会议(ICMSEM 2024)将于2024年6月07-09日于中国沈阳召开。
2024-06-07
随着前9年的成功,ICEMEE在2024年迎来了第10届。很荣幸地宣布,第十届能源材料与环境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EE 2024) 将于2024年06月14日至16日在新加坡举行。
2024-06-14
第七届交通运输与土木建筑国际学术论坛(ISTTCA 2024)将于2024年6月21-23日在天津举办。
2024-06-21
相关资讯

重磅!2023中科院期刊预警名单公布

2023年中科院《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公布!共有28本被纳入预警期刊。

53435

26

2023-01-31

重磅!EI期刊目录2023年首次更新

爱思唯尔(Elsevier)官网2023年首次更新了EI Compendex收录期刊目录,本次更新目录中连续收录期刊5351本

50233

30

2023-03-03

多位院士助阵!985强校,创新刊

5月31日,Deep Resources Engineering期刊创刊启动会暨2023年度深部资源工程国际论坛在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

35290

2

2023-06-05

余金权,再发Nature,第21篇正刊!

2023年5月31日,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余金权团队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Transannular C–H functionalization of cycloalkane carboxylic acid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两类配体-喹啉吡啶酮(L1, L2)和磺胺吡啶酮(L3) -使小到中型环烷烃羧酸的γ-亚甲基C-H跨环芳基化,环尺寸从环丁烷到环辛烷不等。

6145

2

2023-06-05

第8篇!985教授,再发Science

5月26日,Science杂志报道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赵立东教授课题组在电子制冷材料及器件的研究上取得的最新进展:Lattice plainification advances highly effective SnSe crystalline thermoelectrics,该工作提出了“lattice plainification(晶格素化)”概念,通过降低硒化锡(SnSe)晶格中的空位浓度,大幅削弱了晶格缺陷对载流子的散射,实现了载流子迁移率的显著提升。制备的热电器件在300K温差下实现了12.2%的发电效率及室温下61.2K的最大制冷温差。

6963

3

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