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他,37岁开始做科研,60岁评上院士,70岁再发Nature!

2024-03-18
3672

Meijer教授是埃因霍温理工大学(TU/e)分子科学特聘教授和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教授,被认为是超分子聚合物化学领域的创始人之一


27岁博士毕业的他,进入飞利浦研究实验室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工作10年后回学校做科研,被任命为埃因霍温理工大学 (TU/e) 化学与化学工程系有机化学正教授。2014年,60岁的他成为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的院士。70岁高龄的他,再发Nature !


近日,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的E. W. Meijer教授团队报告了合成超分子聚合物(由于组成单体分子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而自组装成大分子)经历液-液相分离(LLPS)的首次证明。


640 (11).png


论文通讯作者是E. W. Meijer教授和付海林博士,第一作者是付海林博士。


微信截图_20240318152722.png


付海林博士,即任西湖大学助理教授;2012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8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化学系;2018年至今先后于康涅狄格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埃因霍温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本篇论文的研究表明,超分子聚合物并不能免受不同尺度的其他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物理定律的影响。例如,导致类晶团簇凝结的熵驱动力也是液晶介质--形成液晶的纳米级分子--凝结的原因。因此,作者的发现为利用超分子聚合物作为液晶行为模型提供了可能。虽然生物纤维和杆状物(如病毒颗粒、微管和肌动蛋白丝)也被证明在微米尺度上具有类似液晶介质的行为,但它们很难改变。相比之下,有许多方法可以改变由合成超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类晶团簇的长宽比、化学性质和手性,使它们能够用作微米尺度模型,与研究人员感兴趣的分子尺度液晶介质密切相关。未来对超分子聚合物形成的液晶的自组装研究可能会揭示世界从纳米到宏观尺度的分层组织。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募格课堂,参考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小柯化学,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已收藏 1
点赞 1

学术会议

第八届能源、环境与材料科学国际学术会议(EEMS2024)
2024-06-07
第四届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科学国际研讨会(ISCTIS 2024)将于2023年6月21日-23日在中国西安举行。大会将邀请国内外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科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在大会上通过主题演讲、口头
2024-07-12
第六届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国际学术会议(ICAITA 2024),由长春理工大学主办,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AEIC学术交流中心承办,多所高等院校等单位共同组织协办
2024-06-14
第五届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国际学术会议(ICMSEM 2024)将于2024年6月07-09日于中国沈阳召开。
2024-06-07
随着前9年的成功,ICEMEE在2024年迎来了第10届。很荣幸地宣布,第十届能源材料与环境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EE 2024) 将于2024年06月14日至16日在新加坡举行。
2024-06-14
第七届交通运输与土木建筑国际学术论坛(ISTTCA 2024)将于2024年6月21-23日在天津举办。
2024-06-21
相关资讯

中国第一位唢呐博士,惊艳出圈!

近日,一位“90后”女博士惊艳出圈,她的“tittle”也令众多网友表示惊讶。

40877

25

2023-05-16

3725

5

2024-05-18

最新!颜宁,获奖

4月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的表彰名单。

3772

4

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