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玉米油及玉米加工技术领域真菌毒素脱除新工艺方法

所属阶段:研究探索
合作方式:技术入股
技术领域:综合交叉(含其他)
所属地区:河北省-唐山市
-
联系合作
成果详情

技术需求


工厂一般要求一级油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小于300ppb;现阶段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去除主要工艺步骤:a、碱炼脱酸(采用稀碱、多加碱液)b、高温脱臭(停留时间延长,脱臭温度升高)。
此工艺方法存在精炼率低,玉米油营养成分损失较大的问题,特别是近2年毛油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超高15000-20000ppb的超高含量毛油,用旧工艺碱炼和脱臭脱除存在碱炼得率很低,脱臭油反式酸较高。
考虑是否有别的方法经济易推广的方法脱除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
或者是在玉米制取玉米淀粉、玉米胚芽阶段是否有适当的方法分解玉米中的玉米赤霉烯酮,从而直接减少玉米胚芽中赤霉烯酮的含量。从玉米原料中脱除玉米赤霉烯酮是否可行(生物降解法或玉米浸泡过程中是否有别的技术可以应用?)

确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