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思科蓝公众号
技术需求
工厂一般要求一级油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小于300ppb;现阶段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去除主要工艺步骤:a、碱炼脱酸(采用稀碱、多加碱液)b、高温脱臭(停留时间延长,脱臭温度升高)。
此工艺方法存在精炼率低,玉米油营养成分损失较大的问题,特别是近2年毛油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超高15000-20000ppb的超高含量毛油,用旧工艺碱炼和脱臭脱除存在碱炼得率很低,脱臭油反式酸较高。
考虑是否有别的方法经济易推广的方法脱除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
或者是在玉米制取玉米淀粉、玉米胚芽阶段是否有适当的方法分解玉米中的玉米赤霉烯酮,从而直接减少玉米胚芽中赤霉烯酮的含量。从玉米原料中脱除玉米赤霉烯酮是否可行(生物降解法或玉米浸泡过程中是否有别的技术可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