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无人辅助高速公路养护作业

所属阶段:市场准入及产业化
合作方式:面议
技术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
所属地区:重庆市-重庆市
-
联系合作
成果详情

需求背景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和维护效率,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便捷。然而,传统的高速公路建设与维护方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勘察设计周期长、施工安全风险高、维护成本高昂等。因此,探索新的技术手段,提高高速公路建设与维护的效率和安全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无人机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遥感与监测手段,以其高效、灵活、安全的特点,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将无人机技术应用于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中,不仅可以提高勘察设计的精度和效率,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还能实现对高速公路路况的实时监测和快速响应,为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无人机辅助高速公路养护作业方面,无人机不仅可以用于路况监测和应急响应,还能直接参与高速公路的养护作业。例如,对于路面的小范围破损或裂缝,无人机可以搭载修补材料进行精准投放和修复。对于桥梁和隧道的养护,无人机可以进行喷涂防腐、清洗污垢等作业。这种无人机辅助的养护方式不仅提高了养护效率,还减少了人工作业的安全风险。  


需解决的主要技术难题


1. 无人机挂载设备定制。通用挂载无法满足精细需求,需对场景,设计轻量化、高兼容、易安装的专用工具。重点解决安全集成、精准操控、环境适应性(高速气流、电磁干扰)问题,确保无人机稳定携带并执行物理作业。

2. 定制挂载设备基于AI分析识别结果进行相关作业流程。AI视觉系统识别目标后,需无缝对接飞控与挂载控制器,自动生成并执行最优作业路径、动作(如定点喷涂量、清洁力度、修补材料投放)、区域边界。关键在于算法决策与硬件执行的闭环协同,实现“识别即处理”,极大提升效率,减少人工干预,同时需预设安全阈值和人工复核机制。


期望实现的主要技术目标


  1. 锥桶部署/回收无人机系统  技术模块 核心指标 实现要点  抓取机构 :自适应锥桶尺寸(直径30-50cm,高70cm); 抓取力≥100N(抗横风5级); 单次作业时间≤8秒/个  作业效率 :单架次部署/回收≥20个锥桶(续航≥40分钟) 

 2.锥桶扶正作业系统  状态识别:倒伏识别准确率≥99%(30米高度; 响应延迟≤200ms)  自主作业:从识别到完成扶正≤15秒/个; 抗风稳姿能力(7级风稳停)。  




确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