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思科蓝公众号
需求背景
T1100级碳纤维是大型民用客机机身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的核心增强材料,需满足拉伸强度≥6300MPa、弹性模量≥320GPa、断裂伸长率≥2.0%的性能要求,且批次间强度波动需≤3%。目前国内T1100级碳纤维存在原丝纺丝液均匀性差(直径偏差>±2μm)、碳化过程缺陷密度高(孔隙率>1.2%)、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低(较日本东丽T1100低15%)等问题,导致国产碳纤维在C929机身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比例不足10%。据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数据,2024年国内T800级以上高性能碳纤维进口依存度达82%,日本东丽、美国Hexcel占据全球75%市场份额,进口价格高达8000美元/kg。研发自主可控的T1100级碳纤维技术,对突破大飞机复合材料国产化瓶颈、降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成本具有战略意义,符合《“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中“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专项”要求。
需解决的主要技术难题
1. 如何开发超高分子量聚丙烯腈(PAN)纺丝液的连续聚合工艺(分子量分布指数≤2.0),解决原丝内部微缺陷(直径偏差±0.5μm)问题,通过凝固浴浓度梯度调控(DMAC/H₂O 65%-45%)实现原丝截面圆形度≥98%,将单丝强度离散系数控制在≤2%。
2. 针对碳化过程石墨片层取向度不足问题,如何优化低温碳化(200-800℃)张力梯度(5-15cN/dtex)与高温石墨化(2500-3000℃)保温时间(60-90s),实现石墨层间距d002≤0.336nm,层间剪切强度(ILSS)提升至≥120MPa。
3. 如何构建碳纤维表面纳米级氧化-接枝协同改性工艺(氧化深度50-100nm,接枝率≥3.5%),解决树脂基体界面结合弱问题,通过石墨烯量子点(GQDs)掺杂环氧树脂基体(添加量0.5wt%),将复合材料层间断裂韧性(GIC)提升至≥800J/m²。
期望实现的主要技术目标
a. 性能指标:拉伸强度≥6500MPa,弹性模量≥330GPa,断裂伸长率≥2.1%,线密度偏差≤±1%
b. 可靠性:批次间强度波动≤2.5%,高温抗氧化性能(400℃/100h)强度保持率≥90%,疲劳寿命(10⁷次循环)强度保持率≥95%
c. 材料性能:原丝孔隙率≤0.3%,碳化收率≥52%,表面活性官能团密度≥1.2×10¹⁵个/cm²
d. 工艺指标:连续纺丝速度≥120m/min,单丝直径5-7μm,卷装重量≥50kg/轴
e. 成本控制:原丝制备成本降低至800元/kg(现有1500元/kg),复合材料成型周期缩短40%(≤4小时/件)
f. 适配性:兼容热压罐成型工艺,满足CCAR-25-R4航空器材料适航要求,通过ASTM D4018标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