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思科蓝公众号
需求的背景和应用场景
在现代制造业中,铝合金压铸产品以其轻质、高强度和耐腐蚀性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然而,压铸过程中产生的披缝、毛刺等缺陷,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外观质量和性能。传统的人工打磨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保证打磨的一致性和精度,无法满足高精度、高效率的生产需求。因此,研发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并精准打磨铝合金压铸产品缺陷的3D视觉定位全自动打磨工作站,对于提升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工作站将主要应用于铝合金压铸产品的后处理工序,特别是在对精度和外观要求极高的产品生产线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3D视觉标定技术:为了实现精准的定位和打磨,首先需要对工作站进行精确的3D视觉标定。这包括相机与打磨工具之间的位置关系标定,以及相机对工作台面的标定。通过精确的标定,确保系统能够准确地将视觉信息转化为实际的打磨位置信息。
铝合金压铸产品筋肋、边缘识别算法:针对铝合金压铸产品的复杂形状和表面特征,开发一种高效的识别算法,能够准确识别出产品的筋肋、边缘等关键特征,以及披缝、毛刺等缺陷。该算法需要具有高度的鲁棒性,能够应对不同光照条件、产品表面反射等干扰因素。
3D轨迹生成技术:在识别出产品特征和缺陷后,需要生成精确的3D打磨轨迹。这要求系统能够根据识别结果,自动计算出最佳的打磨路径和打磨力度,确保在保护产品本体的同时,有效去除披缝和毛刺。
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将3D视觉系统、打磨工具、机器人等组件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工作站中,并实现精准的控制和协调。通过优化系统架构和控制策略,确保工作站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
效果要求
高效精准:3D视觉定位全自动打磨工作站应具有较高的打磨效率和精度,能够显著缩短生产周期,同时保证打磨后的产品表面质量符合高标准要求。
智能化与自动化:工作站应具备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能够自动完成从产品识别到打磨轨迹生成再到实际打磨的全过程,减少人工干预,降低劳动强度。
鲁棒性与适应性:系统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能够应对不同形状、尺寸的铝合金压铸产品,以及不同的生产环境和条件。
创新性:通过原始创新,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视觉定位全自动打磨工作站,提升我国在智能装备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该技术需求的成功实施,将有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推动我国制造业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