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思科蓝公众号
施普林格论文集:发展中国家城市废物流资源化利用与回收洞察
Title: Insight into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Recovery of Urban Waste Strea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一、重要信息概述
论文集系列:Springer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SSN: 1863-5520) 提交数据库: EI Compendex、Scopus、Inspec等 征稿日期:2025年9-10月内 审稿周期:约1-2周 征稿主题:(1)资源回收技术 (2)毒性识别与环境修复技术 (3)资源回收的生态风险与生态工程 模板下载:www.ais.cn/attendees/material/FJAYF3 论文要求:全英论文,排版后至少为5.5-6页,一般不超过15页。本论文集将以“202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rba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onitoring and Remediation”名义出版。 | ![]() |
二、征稿主题
(1)资源回收技术
如:城市废弃物增值利用、催化废弃物转化技术、废水资源提取、灰渣和残渣回收利用、废弃物热解与气化技术、固体废弃物分类、固体废弃物增值利用、高效回收技术、废弃物循环利用、电子废弃物处理技术等。
1.1 固体废物价值化
* 生物质、废塑料和有机固体的定向催化转化:利用定制催化剂将复杂的废物聚合物分解为高价值碳氢化合物、合成气或平台化学品。
* 生物炭/堆肥/功能化吸附剂在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利用工程木屑生物炭和营养丰富的厨余堆肥作为渗透性过滤介质。这些低成本、本地采购的材料可同时吸附重金属并截留城市径流中的营养物质,提供传统过滤系统的可扩展替代方案,同时实现有机废物的闭环循环。
1.2 废水资源提取
* 酸浸粘土废水中的层状双金属氧化物用于污染物去除。
* 利用电镀/电子废水中的钴离子衍生电催化剂,通过表面重构合成非晶/晶体异质结构。
1.3 灰渣与残渣回收
* 危险城市固体废物焚烧飞灰和空气污染控制残渣的物理化学特性及资源回收潜力
* 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改性技术与环境应用
Section 1: Resource Recovery Technologies
1.1 Solid Waste Valorization
1.2 Wastewater Resource Extraction
1.3 Ash and Residue Reclamation
(2)毒性识别与环境修复技术
如:有毒污染物风险评估、城市废物流毒性评估、污染源地图绘制、污染源模型建立、污染监测技术、环境风险评估、环境监测技术、微塑料污染、河口及沿海区域污染、城市径流与河流污染、城市空气污染等
2.1 城市废物流毒性评估
* 城市废物流中潜在有毒元素的来源识别及对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估
* 医院废水出水中新兴污染物和消毒剂的转化
* 接纳再生水的城市河流系统中污染物的赋存与风险
* 城市土壤中硝基和含氧多环芳烃的来源解析及气-土交换与分配评估
2.2 污染源识别与建模
* 应用传感器与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等耦合技术,精确定位包括建筑材料和填埋场在内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以提高污染源监测的准确性。
* 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城市废物焚烧污染物扩散的动态模型
2.3 先进修复技术
* 验证城市环境中微塑料颗粒的分布与释放模式,特别是从城市堆肥的分布模式和分离机制,以及合成纺织品洗涤过程中的释放机制的角度进行研究。
* 人工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算法在渗滤液处理中的综合应用。
Section 2: Toxicity Identifi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2.1 Toxicity Assessment for Urban Waste Streams
2.2 Pollution Source Identification and Modeling
2.3 Advanced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3)资源回收的生态风险与生态工程
如:先进修复技术、生物增强修复技术、城市污水处理技术、自然基础解决方案、植物修复增强技术、针对PFAS污染的纳米修复技术、电动力学土壤修复、原位化学氧化、污染物去除技术;城市资源回收的生态工程、人口密度与污染的相关性、城市环境质量评估、城市规划中的环境监管、环境正义与弱势城市群体、环境规划、用于城市更新和再生的绿色基础设施、城市热岛效应、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程、城市环境中的生态风险、地理空间技术的应用等。
3.1 城市资源回收的生态工程
* 硅藻土介导的生态位构建增强城市废物的厌氧消化。这种多孔材料营造了有利的微生物栖息地,通过富集关键的互养细菌和产甲烷菌,显著提高甲烷产量和工艺稳定性。
* 生态循环城市废物整合了燃气、电力、热力和肥料的生产,以减少污染和碳排放。系统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同时减少了对填埋的依赖和温室气体足迹。
* 生态网络分析揭示城市工业废物代谢模式。该方法绘制行业间复杂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图,识别废物产生的关键节点、副产品交换的潜在协同作用以及关键干预点。
3.2 城市环境中的生态风险
* 微塑料与重金属在城市河流沉积物共存,具有垂直生态风险影响。有毒金属吸附在微塑料表面可能引入复杂的污染物载体,它们在沉积物剖面中的垂直分层记录了历史污染趋势和未来再活化的潜力。
* 悬浮颗粒物结合态重金属可能对城市植被诱发生态风险。这些源自交通、工业和建筑的空气颗粒物会沉积在叶片表面和土壤中,金属可能被直接吸收或淋溶到根区。慢性暴露会导致植物毒性、光合作用效率降低、生长抑制,并最终损害城市绿化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
* 城市环境中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表现出独特的分布、来源和生态风险。这些抗性基因热点可能与高密度的人或宠物、废水灌溉或历史土地利用相关。这些分布在公园、路边和住宅草坪之间可能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基因在城市土壤中的增殖为临床重要抗生素的耐药性在环境中传播带来了潜在风险,并可能通过不同的暴露途径影响人类健康。
Section 3: Ecological Risk and Eco-Engineering on Resource Recovery
3.1: Eco-Engineering for Urban Resource Recovery
3.2: Ecological Risk within the Urban Environments
三、版面费与权益
(1)版面费:常规投稿(全文英文,排版后6页内):3600元/篇;超页费(第7页起算):400元/页。
(2)权益:除文章发表、含1本纸质版会议论文集外,另赠予一个免费参会名额(线上、线下均可)。付费后请联系秘书处,告知计划参与的会议。
四、秘书处联系人
会议秘书:Mandy Yu | 余老师(邀请码:Y3262)
手机/微信:18122455684 QQ:772624249
投稿/参会邀请码请填写:Y3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