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21所高校,登顶刊!

2024-03-19
40063

2月,中国内地高校作为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作者单位)在Cell、NatureScience(简称CNS)期刊总计刊出原创论文31篇。其中,Cell论文2篇,Nature论文16篇,Science论文13篇,收获颇丰!


在CNS发文数的较量中,中国科学院大学,始终是夺冠大热高校。本月中国科学院大学以6篇发文总数,登临月冠军宝座!


此外,在CNS发文方面,中国科学院大学2月实现CNS大满贯。


(注:仅统计Cell、Nature中类型为Article的论文,Science中类型为Research Article和Report的论文,统计数据来自Cell、NatureScience期刊官网,仅包含已经刊出的论文;部分已经接收或在线发表,即“First Release”,但尚未刊出的论文,会在后续统计中计入其刊出日期的月份内。)



21所高校,登国际顶刊!


据高绩(ID:gaojidata)统计,2月共有21所内地高校顶刊发文。中国科学院大学以6篇的发文总数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月收获了4篇顶刊发文,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本月均发表了3篇CNS文章,位列第三。


在本月发文的21所高校中,5所非“双一流”建设高校榜上有名。分别是燕山大学、上海理工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江苏科技大学西湖大学,展现出了不俗的科研实力,令人眼前一亮。


0.png



打破校史!双非高校,发首篇Nature


硅太阳能电池是商业化光伏发电的支柱,进一步提高大面积柔性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目标。


2024年1月31日,江苏科技大学陈代芬、许俊华、晏超、隆基中央研究院李振国、徐希翔、澳大利亚科廷大学邵宗平共同通讯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Flexible silicon solar cells with high power-to-weight ratio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一种具有高功率重量比的柔性硅太阳能电池。


0 (1).png


值得一提的是,这既是江苏科技大学办学90周年校庆代表性成果,也是学校首次以第一单位在《Nature》上发表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211大学,二度登上封面!


2月底,国际学术期刊 《Cell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余研究团队和华中农业大学周菲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题为“Cryo-EM structures of the plant plastid-encoded RNA polymerase”。


微信截图_20240319141234.png


研究团队基于叶绿体转化技术,成功建立了烟草叶片中纯化内源PEP的方法,解析了叶绿体RNA聚合酶PEP复合物和PEP转录延伸复合物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叶绿体基因转录机器的亚基组成、亚基组装方式、特殊功能和功能适应性演化,为进一步研究叶绿体中转录调控的机制和功能提供了结构基础。


德国马普分子植物生理所F. Vanessa Loiacono博士和所长、德国科学院院士Ralph Bock在《Cell》杂志同期发表的Preview中对该研究成果进行了重点点评,认为该研究是细胞器转录领域的重大突破之一。


与此同时,今年2月,华中农业大学邓秀新及张飞共同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Molecular regulation of oil gland development and biosynthesis of essential oils in Citrus spp ”的封面论文,该研究揭示了柑橘油胞形成的分子框架。


0 (2).png


通过遗传作图和基因组编辑,该研究证明了这一过程需要LATE MERISTEM IDENTITY1 (LMI1),这是叶片分形的关键调节因子。LMI1启动子的一个保守的GCC盒元件招募dornroschen样(DRNL)进行转录激活。DRNL-LMI1级联触发MYC5激活,促进油胞的发育和精油的生物合成。总之,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叶片形状基因的顺式调控差异,推动了新的功能性组织形成。该研究为提升金柑类果实鲜食品质和增加甜橙、柠檬等精油产值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仅三位作者!中山大学Science刊文


在一个有机分子中,C-H(碳-氢)键是基本的结构单元。如果能够选择性地对某一个位置上的C-H键进行活化,就能极大减少反应过程中的非必要废弃物,还能高效地将烷烃等大宗石油化工原料转化成附加值更高的精细化学品。这个问题一直是有机化学中的挑战,被誉为有机化学的“圣杯”。


今年2月,中山大学化学学院胡鹏教授团队报告了一种光催化分子间自由基采样方法,在惰性的C-H键的化学转化层面实现了“百步穿杨”“精确制导”。据介绍,这种转化方式条件简单、环境友好,能够大大缩短反应步骤,不仅可以生成附加值更高的精细化学品,还可以用于生物活性分子的快速精准后期修饰,有望加快药物的研发。该成果在2月2日于《Science》杂志刊发,论文仅有三位作者,均来自中山大学


硕士生第一作者!“双一流”,发Science


2月2日,由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徐保民、研究助理教授章勇、前沿与交叉科学研究院研究教授王行柱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在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该研究题为“Aqueous synthesis of perovskite precursors for highly efficient perovskite solar cells”,成功揭示了水相合成钙钛矿晶体前驱体的纯化机制,为制备高效太阳能电池并大幅降低原料成本提供了重要支持。


南科大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硕士生朱培德、博士生王登和研究助理教授章勇为共同第一作者,南方科技大学徐保民、章勇、王行柱和成均馆大学Nam-Gyu Park为通讯作者,南科大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单位。


2024年1-2月CNS统计


据高绩(ID:gaojidata)统计,1-2月中国内地高校在CNS上共计刊文51篇,共有35所高校作为通讯作者在CNS上发表至少1篇文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依然表现最为强势,均以10篇的发文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北京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以7篇的发文数并列全国第二。


附2月高校CNS发文明细:

0 (3).png


以上文章来源于“高绩”

已收藏 2
点赞 3

学术会议

第三届电力系统与能源技术国际学术会议 (ICPSET 2024)将于2024年7月5-7日在浙江杭州举办。会议由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电机产业学院。电力系统,新能源,智能,储能,配电站,碳排放,可再生
2024-07-05
第四届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风险管理国际学术会议(ICBAR 2024)
2024-06-28
第九届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与交通运输国际学术会议(ISCTT 2024)
2024-06-28
第七届交通运输与土木建筑国际学术论坛(ISTTCA 2024)将于2024年6月21-23日在天津举办。
2024-06-21
第七届计算机信息科学与应用技术国际学术会议(CISAT 2024)定于2024年5月24-26日在中国杭州召开。会议旨在为从事计算机信息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一个
2024-07-12
2024年第四届控制与智能机器人国际学术会议(ICCIR 2024)将于2024年6月21-24日在中国长沙举行。本次会议将荟聚世界各地该领域的专家、学者、院士博士硕士等研究人员。
2024-06-21
相关资讯

2天3篇!北京大学,顶刊大满贯!

6月5日至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杜鹏课题组、郭强课题组,物理学院刘开辉课题组及其合作者接连取得重大进展。研究成果分别在顶级期刊Cell,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北京大学在一周内达成CNS发文大满贯。

43258

12

2024-06-07

中山大学,最新Science,仅三位作者!

中山大学胡鹏团队在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Terminal C(sp3)–H borylation through intermolecular radical sampling”的研究论文

43168

15

2024-02-06

硬核!电子科大,Science+1!

北京时间2024年6月7日,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富才教授团队在全球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科学》上以First Release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Developing fatigue-resistant ferroelectrics using interlayer sliding switching”最新研究成果。

2711

2

2024-06-08

唯一署名单位,985博士生,一作发Cell

北京时间6月4日,Cell(《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泰康生命医学中心、细胞稳态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刘郑团队与生命科学学院张兴华团队关于细胞力学成像的最新研究论文,题为“DNA-based ForceChrono Probes for Deciphering Single-Molecule Force Dynamics in Living Cells”(基于DNA的力-时间探针用于解密活细胞中的单分子力学动态过程)。

1364

2

2024-06-07

南开大学周其林院士,最新Nature子刊!

周其林,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157

1

2024-06-07

3个月不到,施一公团队再发Science

2024年6月6日,清华大学/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Molecular mechanism of substrate recognition and cleavage by human γ-secretase”的研究论文,为了阐明其潜在的机制,该研究测定了人γ-分泌酶分别与APP-C99、Aβ49、Aβ46和Aβ43结合的原子结构

2172

2

2024-06-07